中国好人张汉修 植绿愚公:废弃矿坑变身淘金地
说起植绿愚公,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那位让荒凉的废石山披上绿装的河东村村民张汉修。初秋时节,沿着平整的水泥路来到张汉修绿化的那片黛青山,也就是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在地。
短短5年多,山上真是大变样:昔日的矿坑都被茁壮成长起来的各种苗木替代了,冷库里储存了不少时令果蔬,3眼水井已经全部开始供水,工人们正忙着给软籽石榴树搭钢架拱棚,藕池内张汉修正与工人一起采藕,长长的莲藕竟然比张汉修个头还要高,甚是喜人。这些都是他5年多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填坑造地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忘初心植绿荒山不后悔
与现如今硕果累累不同,5年前的黛青山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黛青山位于河东村东北方,许多年前是当地人的摇钱树。人们开采山上的石头卖钱,留下了许多的废石料坑。随着资源的枯竭,慢慢的就成了一座无人问津、废石料坑满坡的荒山。
现年61岁的张汉修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村人,从小就对土地特别热爱。每次路过这里,他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小小的他许愿,等长大了一定要让这座山变绿。
慢慢长大后,他成立了淄博奥能物资有限公司,以经营煤炭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曾经的大山情怀与日俱增,2013年他决定实现儿时的愿望,承包黛青山、植树绿化。当时许多人尤其是家人都不赞同,因为这就是个赔钱的买卖。他在一片反对声中,当年7月承包了荒废30多年的黛青山,并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淄博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说起包山造林的初衷,张汉修说的最多的就是热爱。因为山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寄托了他太多的情感。
对于当时承包后的黛青山,张汉修这样描述到:一米半高的野草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废石坑到处都是,最深的坑有20多米,山上除了石料坑就是裸露的黄岩石,连条路都没有,更不用提种树了。但他当时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让这片山绿起来。为此,他把资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绿化荒山上。
山承包下来了,种植什么好呢?张汉修自己拿不定主意,他就专门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富硒委等请来农业专家“会诊”。原来,这是一片天然富硒土壤,而且是青石土壤,偏碱性。这样的地方最适合种植软籽石榴树。
他听从专家建议,引种了原产于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树。“这种经过改良的软籽石榴树,不仅果实饱满,特别是在这青石山上独有的富硒土壤中培育,口感独特。”张汉修说。经过5年多的持续修复,至今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软籽石榴园。去年,软籽石榴陆续结果,经专家品鉴称,这种新品种,结的石榴汁多、籽软、糖分高、皮薄,营养高。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会员。2017年初,淄博市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也在这里落户。
张汉修还因山制宜,多元开发。矿坑蓄水种植南斯拉夫雪藕,间作雪青梨、地瓜、花生、树莓、小米等十几个品种。去年软籽石榴、红薯等也都获得了大丰收,仅红薯就收获了8万斤,已培育的5万棵石榴苗今年也进入了销售期。
61岁的李菊花说:“与其它荒山相比,这里根本没有一块好地。”她在这里打工两年多了,几乎天天都是在填坑、挖石、造地。先后整了100余亩地,光土就买了4万方,填土最厚的地方可达80厘米。
张汉修说,自己不是为了能挣多少钱,最大的希望就是将这座700亩的荒山变成遍地果树和观赏树的“花果山”。
“我要把矿山绿化的更好,把矿坑水系连成片,再种上些花树,让这里变得水清鱼游、鸟语花香。现在,我们的蒙古包已经建好,之后就再办成农家乐,还打算搞点攀岩等旅游项目,让大家来采摘农产品的时候玩得尽兴。”站在山上,说起今后的发展规划,张汉修满是憧憬。
(晚报记者沙红翠特约记者闫盛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举行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表彰大会,院领导班子、全院干部、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以及周...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