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朱台镇以“党建为魂、民生为本、产业为基” 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淄博日报 2018-08-18 09:56 大字

日前,记者来到临淄区朱台镇采访看到,宽敞洁净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村舍民居,郁郁葱葱的绿树鲜花……仿佛走进了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锦绣画卷。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仅是朱台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朱台镇党委书记孙守强告诉记者:“近年来,朱台镇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艺居特色小镇,打造厨房设备产业板块、装饰纸产业板块、化工产业转型板块、种子产业板块、沿河生态文化旅游板块五大板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党建为魂,凝聚“振兴”合力

“一线筑垒”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朱台镇坚持红色引领、常态规范,抓实党员教育和管理,为乡村振兴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

西单村作为临淄区较早“富起来”的村庄之一,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切体会到一个团结有力的村班子,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班子过硬,组织力、凝聚力才过硬。

改革开放以前,西单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穷村,当地流传顺口溜:“宁吃三年糠,有女不嫁西单郎”。上世纪80年代,西单村党支部大胆尝试“南菜北运”,带领群众在海南种菜,运回山东销售,赚得了村集体“第一桶金”。同时,西单村整村发展立体种养,每户院前建有藕池、院内种葡萄、葡萄架下建猪圈、猪圈上建鸡舍,1987年户均收入就达4000元以上。

2008年以来,西单村着眼班子自身建设,通过建机制、强组织、干实事,树立了村支部权威,凝聚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合力。通过创新议政理事制度,“有事会上说”。村“两委”每月25日晚七点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会议,会上通报当月财务收支,对涉及村集体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反映的诉求或者问题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以来,西单村抢抓上级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村庄“五化”、旱厕改造、“气代煤”改造,建成生态养生院、创业奋斗纪念馆;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特色养殖、物流运输,引进宇丰商用厨具、昱明通风等厨具生产企业,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0余个,2017年西单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26万元。此外,2013年以来,西单村对困难家庭积极开展“合力救助帮扶”,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原有的5户贫困户减少为1户。

不仅是西单村,朱台镇每个村都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号召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深入开展“双联双评双促进”活动,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对所联系户进行走访,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镇、片、村“三级联处”机制初步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和党员积分管理为抓手,紧紧抓好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个“关键少数”作用发挥,通过每年对党员进行两次测评、连续两次位于后两名的党员转入“特殊党支部”等规定,树正气、压邪气、强核心。同时,整合利用各村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院、文体广场、稷下学堂等资源,全镇建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7处,设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61处。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成立朱台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现已吸纳全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青年文明实践志愿者9000余人,在主要节庆日、重要活动期间进行政策宣讲等活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百姓家里,走进百姓心中。

民生为本,绘制“三美”蓝图

曾几何时,农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脏乱差”,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废弃物排放日益增多,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未被纳入建设规划之中,村庄环境差,成为影响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大因素。

朱台镇大夫店村的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环境十分糟糕,到处是垃圾。现在很多房屋都绘制上了家风家训、优秀传统文化等,比起以前有很大的变化,真的想不到自己的村庄也变得这么漂亮,我感到非常高兴。”

如今,出门就是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宽阔的文化广场,环境一点不输城市,无不让人舒适感倍增。家家户户的房屋外墙被粉刷一新,墙上绘制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墙,成为了墙体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墙上的家风家训成为一道乡村靓丽的风景线。来来往往的村民,个个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朱台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入手,锻造乡村振兴“磁力石”,使生产更美、生态更美、生活更美。

朱台镇以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环保整治为契机,摸排“散乱污”企业,先后取缔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旧罐体等小散乱污业户近1000家,为绿色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开展畜禽养殖异味整治工作,取缔禁养区及村内养殖户38户,完成4个养殖小区养殖异味整治。2017年,启动“气代煤”工程,一期安装气代煤10个村2223户,今年计划在12个村安装2100余户,继续大力倡导绿色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2008年开始,对全镇57个村庄整建制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2013年以来,朱台镇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对困难家庭开展“合力救助帮扶”,优先为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如禾丰种业为贫困户提供畜牧养殖、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就业岗位,每年招聘全日制工人和临时用工100个,合计工日两万余个,每日薪酬65元,还对帮扶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出。同时,朱台镇还号召各企业捐款回馈社会,成立1100万元的“合力救助帮扶”基金,依托资金,落实了对贫困户的房屋电线整修,节日走访慰问,一年一户一吨煤等帮扶措施,目前,经各方努力,贫困户总数从248户减少到204户,绝大部分为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全部由政府兜底。2015年起,坚持“一会、一品、一街、一园、一业、一厕、一新风”“七位一体”,全域建设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目前,全镇各村游园广场、文化大街、旱厕改造已实现全覆盖,农村供水、供气、供电、道路等各项生活设施也全面完善,着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7年,在“七位一体”基础上,以西单村为试点,开展农村园林化、产业特色化、农民职业化、资产股份化、居住生态化、生活文明化“农村新六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意味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不仅包括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包含了文化、文明的振兴。

朱台镇在打造农村环境整洁“外在美”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乡村文化建设、良好社会风气为主体的“内在美”建设,内外兼修,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之风吹遍各个角落。

坚持弘扬传统美德和红色基因,把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抓在手上,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文化大街、善行义举四德榜、“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村村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所有家庭实现家风家训挂厅堂、贴门口,全镇5.4万农民中有4.6万人当选“身边好人”,用身边人宣传向善向上的身边事。朱台镇还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西单村免费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号召子女经常为老人洗脚、陪老人洗澡,每年国庆、重阳等节假日组织老人外出旅游,引导年轻人孝敬父母、尊老敬老。

孙守强说:“我们发现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来自农村,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所以要打好‘乡情牌\’,念好‘招才经\’,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朱台镇,将在两大园区内建设专家公寓楼、工业设计中心、高端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增强吸引力;同时,强化本土人才的整合培养,结合鹧鸪戏、特色种养殖、企业业户管理,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人等,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换。“我们相信,只要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各界出力,广袤田野就一定会焕发活力,我们农村就一定会更具魅力。”孙守强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产业为基,助推“三生”融合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作为全国重点镇、省特色产业镇,朱台镇充分利用各村资源优势,打造出装饰纸、厨房设备和现代种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生产生态生活同步改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水”。

目前,全镇现有装饰纸生产、配套、深加工企业11家,从业人员3600余人,年销售收入50亿元,形成了包括装饰纸原纸生产、印刷、浸胶、压板、家具、壁纸等产业的配套及深加工体系。龙头企业齐峰新材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拥有23条国际一流生产线,装饰原纸、表层耐磨纸、无纺壁纸原纸产能均居世界第一。

作为朱台镇另一大重点产业,厨房设备加工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目前,全镇556家厨房设备加工业户年产各类厨具3000万件、上千个品种,年产值达30亿元。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朱台镇成立厨房设备产业协会,逐步整合王营、房家、耿家、西单、建立等村的厨房设备加工业户抱团发展,促进厨房设备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17年,临淄区委、区政府为朱台镇规划了占地5000亩的装饰纸产业园和占地2200亩的厨房设备产业园。下一步,装饰纸产业园将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壁纸、家具、地板等产业配套企业,打造世界一流、行业领先的装饰纸产业集群;厨房设备产业园将采用工业地产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企业入驻,一期项目由皓泰置业采用工业地产模式建设运营,拟建设6座三层标准厂房,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10月份开工,以此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就近务工。

在抓好两大产业的基础上,近年来,朱台镇积极推进种子镇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依托龙头企业淄博禾丰种业,开展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包括种子镇会客厅、研发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目前,已有2个品种通过国审,7个通过省审,现有科研育种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区7000亩,小麦繁育基地6万余亩,已建成“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优秀青年科学家”专家工作站、“中科院院士匡廷云”院士工作站。利用科研中心和实验基地,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鼓励农民种植小麦良种,原种免费发放、良种加价回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498元,较5年前增长60%。

西单村党支部书记单提华告诉记者,“村里把三产融合作为发展重点,西单村全村1500多亩地下一步将全部流转给村集体发展项目。村里将建设蔬菜大棚、养殖场,租给村民种养,包给村民管理;利用闲置房屋和土地,发展乡村游。加上厨具产业和运输产业,这三项将来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近1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让农民告别‘望天收\’。”

朱台镇还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镇域南部沿运粮河、乌河一带,有桐林(田旺)遗址、鹧鸪戏等历史文化资源,计划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南高村为重点,一村一品,逐村提升,打造河道景观提升、历史精神展现建设于一体的沿河景观带。镇域中部,以禾丰种业为重点,建设及科研、科普、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种子专业园区,目前正由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做园区规划;镇域北部,以西单村为中心,按照特色采摘、孝文化体验、红色教育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现正由德国标恒做整体设计。

朱台镇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民生为本”为导向,从美化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弘扬优秀文化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不仅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也让乡村实现美丽蜕变。置身其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安静而祥和,一幅“生态富美”的乡村锦绣画卷跃然眼前。

新闻推荐

博山同城上庄村公益果树示范园开园仪式举行

▲日前,2018·博山上庄果农丰收节暨博山同城上庄村公益果树示范园开园仪式举行,上庄村建立博山区“公益果树示范园”...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