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白发:下辈子还娶你

淄博晚报 2018-08-10 08:39 大字

丈夫:郑林妻子:崔新民

一套70平米的带院小房,郑林老人和老伴儿从1984年一直住到现在,儿子给买了新房,可二老就是不愿意搬走。“舍不得啊,这房子里有我俩多少回忆和故事,把心都装的满满当当,不搬不搬。”八十岁的郑林老人是淄博晚报的忠实读者,酷爱魔术表演,当初与老伴崔新民相识时,这门手艺可是给他加了不少分。46年婚姻路,崔新民这样评价郑林:帅气善良、人品好有担当。这应当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褒奖。

大龄男青年遇上对的人

郑林老人今年80岁,但骑上自行车,好像脚底带风,看上去神采奕奕。“业余生活丰富、心情好,人也健康。”他扭头看一眼身边的崔新民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当家的,我干啥她都支持,这后勤部长当的好。

1965年,27岁的郑林从家乡青岛来到淄博支援建设,他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自己的魔术表演,在厂里的名气不小。“原本想回到青岛之后再结婚成家,却没想到在淄博扎了根,一待就是几十年。”1971年,已经33岁的郑林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龄青年,他长相帅气、又是劳动模范,厂里领导眼看着他一直单身非常着急,就替他张罗起了终身大事。“介绍人和我说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打怵,毕竟我比她大了很多,不知道人家同不同意呢。”或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尽管郑林比崔新民大了13岁,但一见面,爱的火花就擦撞出来,崔新民回忆说,“当时感觉眼前这个人外表帅气,厂里的领导一致认可,优秀又有才华,我觉得年纪不是问题。”

当崔新民母亲知道郑林是青岛人之后连连摇头,但小伙子向老人承诺,“我以后哪也不去,就留在淄博。”如此朴实无华的一句话,简简单单表达出他的决心和爱意。

爱你所爱携手到老

郑林从22岁起就学习魔术,工作之余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和崔新民认识后,这项才能成了加分项,让情窦初开的小女子越发喜欢眼前的男人。“他除了工作上进有才华,对我母亲也特别好,我觉得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我没看错人,人品好是他身上最闪光的优点。”崔新民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老伴的欣赏和感激。

1972年2月3号,两人携手走进婚姻,住所是单位提供的一间10几平方的宿舍,床也是单位给现做的,两床被子一床褥子,可新婚的两人仍然觉得幸福。1973年女儿出生、1976年儿子出生,郑林高兴极了,他自己焊了小车子,推着孩子到处玩,这个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大男人,瞬间成了生活中的“郑妈妈”。郑林说,男人的责任就是要撑起一个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应当珍惜得来不易的爱人和缘分。

1984年,他们终于搬到了70多平方的房子里,这一住就是30多年。记者在并不宽敞的老房子里看到,墙上贴满了郑林老人的各种荣誉奖状,还有他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每当他看着这些,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谢谢我的老伴,因为她,我们的家庭和谐美满,也因为她,我更有心思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我的魔术能一直变到今天,她是最大的功臣。”

的确,爱他所爱,他便回报以最真诚的爱和温暖。

从青丝到白发:下辈子还娶你

郑林老人退休后,终于有大把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魔术事业,崔新民自然充当起他的后勤部长和助手。“我每次演出前都需要很多时间练习,她就坐在旁边看,一开始是看热闹,后来终于看出点门道。”现在,老伴近距离看郑林变魔术,能看出其中的小窍门,有时候他动作有漏洞,还能提点建议,这让郑林老人十分欣喜。

“儿女们都孝顺,我们也没有后顾之忧,就喜欢背着道具箱子去演出,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高兴。”就在去年,两位老人还进到20几个社区进行魔术表演,夫妻同台,他表演,她辅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今年,两位老人已经结婚46周年,他们约定,五十年金婚,一定要好好庆祝纪念。记者在老人的相册中看到了一幕幕美好:他们年轻时,她浅笑轻盈,他一脸温柔,尽管衣着朴素,但依偎在一起满脸幸福遮不住;他们年老时,他巧手变魔术,她在一旁拿道具,那崇拜的眼神与年轻时无异。都说真正让人羡慕的爱情,是那在日暮余晖下牵手并肩的两个背影,尽管容颜已衰,但爱情未去。

记者临走前,郑林老人追出门来,他说还有一句没说完,他轻声细语的,“下辈子,我还是会娶她。”(晚报记者赵晓雯)

新闻推荐

2018淄博国际妇女儿童商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十余个国家地区千余种品牌参展

本报8月9日讯(记者马玉姝通讯员赵圣健)9日上午,由领先教育独家冠名,山东奥友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香港中...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