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味道

淄博日报 2018-08-10 08:05 大字

淄博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浸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淄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充满传统风味的老字号始终牵动人心——

□本报记者陶安黎通讯员吴涛

创建始于勤勉

在淄博,提起“景德东”来,相信人们对这个老字号都不会感到陌生。逢年过节,招待亲朋,景德东的点心往往是餐桌上的主角。诱人的蜜三刀,脆甜的桃酥,酥香的月饼……闻一闻,芬芳四溢;咬一口,唇齿留香。

味觉的记忆是深刻而悠远的,然而,对于创造这些“味觉”的吴克明先生,今天的人们也许就不那么熟悉了。

据吴克明的后人介绍,吴克明名桂馨,因《大学》中有“克明峻德”,便取“克明”为字。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9月14日,吴克明出生于博山李家窑村。其父吴德京生有两子,长子吴桂荣,老实善良,木讷寡言;次子就是吴克明,聪明利落,精干有为。在以后的生意中,弟兄俩也配合默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是一辈子的好弟兄、好搭档。

那一年,吴德京的夫人由于生活艰辛,过度劳累,36岁便撒手人寰。当时吴克明才10岁,吴桂荣也不过14岁。吴德京自此未再娶妻,一心一意抚育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他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鲜鱼和青菜为生。后来又在河滩经营小本生意,让儿子读书识字。日子虽然清苦,但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吴克明先后在武庙小学和考院小学念书。他聪颖好学,求知若渴。初小上完后,因家境贫寒,吴德京便想让他休学挣钱,贴补家用。吴克明苦苦哀求,宁愿饿肚子也想多念点书。于是家人坚持让他读完了高小。毕业后,他一有空闲便自学苦读。后经人介绍到北关街的“德顺镒粮店”学生意,一干便是五年。他勤快灵活,每天早早起床,侍奉洗漱,沏茶扫地,开店门,迎顾客,深得掌柜喜爱。

1927年,吴克明成婚。两年后,他从粮店辞职,开始自己做生意。当时,父亲吴德京正在河滩与崔、高两家共同经营着一点小买卖,吴德京便把这份生意交给大儿子吴桂荣经营,吴克明则在博山税务街租下一间门头,开起杂货铺,主要经营油盐酱醋、鲜鱼蔬菜、豆腐干货等。因父亲叫吴德京,老人家随口把自己名字颠倒过来,说店名就叫“景德东”吧。“东”就是东家的意思,谁也想不到,日后这字号竟成为本地家喻户晓的糕点品牌。吴克明去潍坊、济南、青岛等地采买货物,吴德京就帮他照看店面。吴克明不忍心让父亲太劳累,便雇佣了店员司捷三。那时仅有一间门面,规模小,地点又偏,过了几年,就搬到税务街中段的两间门头,又雇了店员李兆其。

当年博山城区的西冶街,以琉璃业主居多,商贾云集,是做生意的黄金地段。1937年,29岁的吴克明正值年富力强,加上头脑灵活,又有学做生意时积累的经验,经过几年历练,便有了把生意做大的雄心。

一个明智的人总能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1937年9月,西冶街永盛馆歇业,这是位于西冶街的中段偏南路西,在土地庙南边的一组院落群。由三个院子组成,原是淄川富商王金声的房产,在西冶街属于上乘地段。永盛馆租下的只是前院,统共十余间房子,其中一排靠街门头就是五间,非常宽阔,吴克明便把这前院租下来,自此,景德东便开始了在西冶街上的经营和发展。

当月,景德东迁至西冶街开业,以经营烟酒糖茶、罐头海鲜、茶叶干果等副食品为主。有了理想的店铺,吴德京便对吴克明说,河滩那边老发水不安全,让你哥哥也来这里干吧。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兄弟二人的齐心协力下,景德东开始红火起来。

吴克明后人回忆说,关于景德东的创办时间,所有资料的记载均为1937年。其实,自从1929年吴克明在税务街租下第一间门头经营青鲜杂货铺,景德东的字号便启用了。

创业起于战火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28日夜,日军经东关大街攻进博山,古老的山城沦陷了。景德东刚有起色的生意陷入萧条,而对面的山海园点心店被哄抢一空。转过年来,市面稍有恢复,生意也有些好转,山海园点心店被抢后,元气大伤,掌柜再也无力经营,点心师傅石镇轩及众伙计群龙无首,不知所措,合计之后,便一起找到吴克明,希望能被接收。一下涌进十几号人,吴克明略有顾虑,稍作沉吟,众人见状便说,别无所求,只求有个地方干活,别饿肚子就行。话已至此,又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吴克明也就爽快地答应了。山海园店员的加入使从业人员达到了20余人,仅靠原来的经营范围肯定捉襟见肘,于是发挥新增店员的特长,扩大经营,制作糕点。当时房东恰好带着他的儿女在后院居住,吴克明便与之商议租下后面大院子,作为点心制作加工厂。点心师傅石镇轩是精于糕点制作的能手,在景德东这个自由、宽松、任人发挥的平台上,他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空前激发,技艺日益精湛,不断创新,开发出若干新品种,不只是点心,在酒类的配置及糖果的制作上也有所作为。

景德东的门头从中间过道分为南北两部分柜台,南柜台是点心专卖区,柜台四面全是玻璃,靠街的大橱窗也是玻璃的,放着各式各样的点心,琳琅满目,色泽纷呈,吸引着过往客人的眼球和胃口。

后院南屋一排房子通起来做点心制作室,西头一间屋,放着两口大锅,拉着风箱,一个油锅炸点心,有芙蓉果、蜜食、蜜三刀、炒糖果、萨琪玛等品种;另一个是蒸锅,七八层的大笼屉用来蒸面。南屋东间窗下是用耐火砖垒的一个长方形的大炉子,炉子内烧着焦炭,内膛三面有火,两边两排长条炉窜着火苗,一次放上两盘点心,推进去,拉上挡板,点心从各个方位烤起来,一会儿就是一炉,日产量非常大,销量也非常大。点心做好了需要晾,下雨容易淋湿,便把整个院子用棚子罩起来,比四面屋顶高一截,围起一圈,安上窗子,透光性好,便于晾晒。一时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热火朝天。“前店后厂”成为景德东糕点的又一特色,也是品牌优势所在。

景德东正常营业后,有天津商界朋友来到山东,好客的吴克明从济南把客人接过来,呈上香茗点心,供客人品尝。这位善书的朋友一看还没挂匾额,就在柜台上乘兴题写“景德东”三个大字,吴克明立刻找人扎架子描写上去。

多年来,景德东凭借着“恪守信誉、货真价实、称平提足、薄利多销”的经营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博山本地人赞誉有加,鲁中一带的邻县也口耳相传,常有邻县百姓挑着担子,拿着提货单来到景德东置办过节货物,而“吴掌柜”的名气也不胫而走,在鲁中大地流传。

创效来自情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景德东的掌柜,吴克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头参加公私合营。景德东、大天明等13家企业合并成“博山区副食品商店”,吴克明担任经理,兼任“景德东食品店”经理。1964年5月《淄博日报》在头版发表长篇报道《景德东——淄博市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并配发了《发扬革命精神把商业工作做得更好》的社论,号召全市商业战线要学习景德东。

吴克明真心拥护党的领导,从一名个体商贩,到一个国营商店的经理,吴克明感到无比自豪。他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捐赠等各项社会活动,并主动放弃国家给予的“公私合营”的定息,仅凭工资养活着一家人。他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建国初期的国家,政府也给予了吴克明极大的信任和荣誉。他先后被选为博山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市、区人民代表、省工商联常委、市工商联常委、博山区工商联领导、行业工会主任、淄博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市协商委员会委员、市、区政协委员。此外,吴克明还是淄博市民主建国会最早的成员之一,曾担任民主建国会淄博市副主委,博山区主委。1959年11月,吴克明作为工商界杰出代表,随同山东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群英会。

老树新枝结硕果,旧貌今颜驻乡愁。随着光阴的流逝,景德东点心越发走进百姓的心中。在外地人的眼中,它是一道地方名吃;在淄博游子的心里,它便是家的味道。今年是吴克明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勇于奋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1984年,吴克明(右中)与民主党派委员探讨饮食文化

新闻推荐

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市卫计委来医院督导检查工作

本报讯近日,淄博市卫计委领导来张店区人民医院督导检查安全生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17年度专项资金督查整改...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