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一门办理”一次办好实现不了 补换残疾人证两周跑了俩部门
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将“最多跑一次”定为底线,已经成为很多部门的工作目标。街道办事处作为与居民打交道比较多的基层部门,也设置了“一门办理”窗口。可是一门办理却不能完全实现一次办好,8月1日上午,记者在张店区车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遇到给母亲补换残疾人证的王先生(匿名),他告诉记者,已经跑了两趟了还没办成,工作人员让他回家继续等消息。
给母亲补换残疾人证两周跑了俩部门
8月1日早上10点,记者来到位于柳泉路南首的车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整个中心只有三位市民在办理业务,分别在创业指导窗口、一门受理窗口和居民医保窗口。记者在大厅转了一圈发现,其他窗口的居民办理都比较快,只有“一门办理”窗口看上去有些“复杂”。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不时在商议着什么,紧接着工作人员连续打了几个电话,十分钟之后办理业务的市民拿着材料走了。
“你好,请问您是来办理什么业务的?我看您去的是一门受理窗口,今天办成了吗?”记者追出大厅找到刚才办理业务的那位男士。
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这位男士说:“今天还没办成,工作人员留了我的联系方式让我等电话。”
“还没办成?您的意思是来过不止一次了?”面对记者的疑惑,这位市民点了点头,记者随后表明了身份和来意,市民王先生才打开话匣子。
“很多年前,我母亲在单位工作时不慎伤到腰椎,2001年办了残疾人证,现在老母亲年事已高,行动更加不方便,只能在室内活动,就想了解一下残疾人是不是可享受国家补贴,正好这个证颁发很多年了,问问是不是需要换证。”王先生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受母亲所托到车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咨询换证一事。“第一次来的时候,工作人员在电脑里一查说我母亲2010年已经换发新证了,可是问过我姐姐之后得知母亲并未领到新证。”王先生说,没拿到证,系统却显示已经领取,工作人员也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说让他到张店残联咨询一下。
第二次来仍没办成工作人员留了市民电话
因为工作比较忙,王先生一直没去,8月1日休班就想到张店残联了解一下情况。“我从今天早上不到8点就出门,用手机导航骑着电动车找到了张店残联,可是办公楼里的保安告诉我,残联早就搬走了,问遍了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具体搬到哪里。”无奈之下,王先生拨打114问了张店残联的电话。“114给了一个电话2212161,我打过去本想咨询一下详细地址,可是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就是不说,一直问我到底办什么业务,因为母亲的情况比较复杂我想当面找到业务科室面对面谈谈,让他们给个解决方案,最终也没问出详细地址。”王先生说,在电话中工作人员还是让他找车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我说我已经来过一次了没办成,张店残联的工作人员说,这事就应该服务中心来办理,让我找服务中心开证明,然后去医院重新鉴定工伤,才能发证。”
跑了半上午,残联终于给了答复,王先生再次找到车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我这次来,工作人员也挺热情,可是他们没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也没法盲目开证明。工作人员打了好几个电话请示,最终也没得到明确答案。就让我留电话,说问好了联系我。”王先生说,对于基层工作单位的难处市民也都理解,但是天这么热一趟趟地跑都没办成,希望基层部门能提高一下遇事的处置能力,别让老百姓跑冤枉路。
何时实现部门之间沟通不让市民跑断腿
王先生遇到的事情绝非偶然,在暗访调查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老百姓对于部分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能并不是很了解,这可能会造成一件事情跑多个部门的情况,如果再遇到部门职能划分不清,部门与部门之间推诿扯皮,那么苦的还是市民,而最终影响到的却是政府的公信力。
类似像王先生这样的事情,如果形成街道办与残联的有效沟通机制,在第一次受理的时候就“一次办理”,由市民跑腿变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对接,让数据跑腿、让政府部门跑腿,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一次办理”,也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同时,基层部门遇到的突发和应急状况比较多,有的业务确实是工作人员第一次遇到,这就需要建立层层汇报机制,提高基层业务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至于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和解答,让前来办业务的群众更加迷茫。
一本看似简单的残疾人证,背后牵涉着各方面的政府补贴政策,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福利,这也为政府如何制定有关开展残疾人事业和对残疾人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提供有力的依据,希望王先生母亲的事情能尽早解决。(晚报记者冯艳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8日,淄博市泽泉公共安全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凤凰国际物业管理处开展了消防知识学习及模拟逃生演练活动,为全体...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