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电话亭到人手一部手机 通讯40年,小手机演绎城市大发展

淄博晚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现代生活中,电话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然而40年前,它可是件稀罕物。从老式拨盘电话到无绳电话,从智能手机再到现在的网络电话……小小电话,使我们领略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十年代:固定电话走进家庭

上世纪80年代初,冯先生进入张店某机关工作,在他的印象里,那时候的电话主要作为工作时的办公工具存在。“当时许多机关只有总机是直拨性质的,在机关打电话,如果多部电话都要外线,总机就告急。”没过多久,公用电话开始遍布张店的街头巷尾。王女士今年72岁,30多年前,她在张店区西二路上开了一个公用电话亭。“那时候电话还没在家庭中普及,市民打电话主要用得就是它。”据王女士回忆,那时候用的还是老式的拨盘电话,“拨号盘上有0—9共10个拨号孔,想拨哪个号码就把手指放在相应的孔里转动,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打出去的号码都不全。”王女士笑着说道。

那时候,装部固定电话是人们心目中“小康”的标志。固定电话对普通百姓来说,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回想自己家1989年安装第一部固定电话时的情景,张店区的赵女士感受颇多:“当时安电话可真是大费周章,找人托关系批条子,请师傅吃饭不说,单单是安装费用就不少,最后还排了半个月才轮到。安一部电话在当时可真算是给家里添置了个大件儿了。”赵女士说,那时候每个月不打电话还要交20块钱左右的费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话机从单一的方块外形,单调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还出现了各种卡通造型,甚至开始时髦旧时拨盘电话以及复古的中世纪电话造型。许多家庭还用上了无绳电话机,相当于能在家里使用的手机。

九十年代:手机从身份的象征到随身用品

像砖头一样大小的“大哥大”在当时绝对是身份的象征,那时候拿这么个物件,在马路边上大声喊话,绝对是张店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哥大不再流行,传呼机也从数字升级到了汉显。

从事保险工作的马先生一直珍藏着1995年买的呼机:“那时,一部呼机加上入网费等要花费1000多元,而且买呼机还要托人,买一部呼机就像要添置一台洗衣机一样,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当时发个密码本,发送的信息要靠密码本上检查,看看是啥意思。”马先生说,“有事您呼我”曾经是最时尚的告别语。

90年代末,手机开始普及,它的功能也在不断的进化。由最初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储存电话号码的黑白屏手机到后来的彩屏手机;从单调铃声到32和弦到现在的彩铃,并由此造就了一批彩铃歌手的走红。再后来的手机又开发出了录音、拍照、摄像、打游戏、上网……如今的智能手机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手机使得地球变小了,也逐渐成了左右人们正常生活的怪物。当过年过节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袭来时,当每日受到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影响时,有的人开始思考没有它们的好处了,而此时与手机同行的另一种通讯模式正在被更多的人运用。

新世纪:网络电话异军突起

4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科技化、现代化,处处充满了高科技的影子。网络电话的出现,也给我国传统的通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在很多聊天工具都可以语音、视频,对我们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来说能够省下一大笔费用。”小郭是一名澳大利亚留学生,两年前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去了澳大利亚,“通过视频父母能够了解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他们来说也更放心。”网络通讯地普及拉近了距离,通讯领域的多条腿走路让人们相互之间接触更为亲密。

如今,手机与网络通讯紧密结合,二者的充分利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通讯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联系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通讯的变迁,令我们感受到张店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飞腾年代。

您身边若有温暖的新闻故事,您若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若您曾参与过一座楼、一条路、一个社区的改造……请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3184500、8271110,告诉我们,我们一起讲述这座城市的暖心故事,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邮箱zbwbshxw@163.com,也可通过“淄博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晚报记者崔晓蕾)

新闻推荐

免息车受热捧看清附加条件

记者近日走访了淄博市几家汽车品牌4S店了解到,为吸引更多消费者买车,许多汽车品牌尤其是中高档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