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夏,中共洪沟支部在今张店区洪沟社区建立 校园内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

淄博晚报 2018-04-24 09:03 大字

孟义向记者介绍孟金山的事迹车晓倩老师介绍学校红色教育课程杏园小学内的孟金山事迹宣传栏张店区杏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校园内有一块标志碑和一尊人物铜像,碑上刻着“中共洪沟支部旧址”8个金色大字,而这尊铜像就是淄博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共洪沟支部书记孟金山。孟金山是洪沟村人,这是同学们身边的革命前辈。1926年夏天,年仅16岁的孟金山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16岁的孟金山任中共洪沟支部书记

1926年夏,淄博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共洪沟支部建立,只有16岁的孟金山任书记。现任洪沟第三居委会“两委”委员的孟义,今年56岁,从辈分上说,孟金山是孟义的曾祖父。说起孟金山的事迹,孟义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我的老爷爷是当时淄博农村最早的一个党支部书记。”

洪沟村靠近胶济铁路,与淄博火车站毗邻,火车车站的许多铁路工人和党的骨干分子都是来自这个村。1925年中共张店车站支部建立前,洪沟村就是当时党组织秘密活动的联络点。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统治山东后,开始与直系军阀孙传芳混战,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2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特别会议指出:“‘五卅\’以后国民革命中工人阶级的孤立隔离,更证明农民斗争的奋起,是国民革命成功所不可少的条件,是工人阶级最需要最靠得住的同盟军。”会议还指出,要将农民运动同革命战争、夺取政权结合起来。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张店地方党组织决定在农民党员较多的洪沟村、翟家庄、商家庄、辛镇等村建立党的支部,以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6年5月,共青团济南地委委员朱霄到淄博指导团的工作期间,发现正在读高小的孟金山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就发展他入了团。之后,在共产党员邹光中、孟俊生的教育帮助下,孟金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由邹光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孟金山年仅16岁。同年夏天,为了推动洪沟村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中共张店车站支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洪沟支部,孟金山任书记。

“小月亮”孟金山带领下的农民运动

早在1926年3月,孟俊生参加全省农民运动会议后,同邹光中研究,按全省两次会议精神,在洪沟村成立了农民协会。中共洪沟支部建立后,孟金山又同时担任农民协会主任。因为孟金山能说会道,讲话富有感染力,又有鼓动性。很多人都被年轻有激情的孟金山感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洪沟村的“小月亮”。

当时,农民协会建立了一所农民夜校,使用的教材多数是自己编写的。时任中共张店车站支部代理书记于本章曾为夜校编写教材,孟金山为夜校上课。除了帮助农民识字、学文化,还讲授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反抗地主阶级剥削等革命理论以及劳动创造世界等社会发展史常识。同时,介绍全国各地农民运动的情况,启发农民觉悟、组织起来,同地主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除了办夜校,农民协会还组织会员为乡亲邻舍办理红白公事,以此筹集微薄的资金办“年下会”,买些鞭炮、猪肉等过年物品发给会员,以此为纽带,联络会员和农民群众。一时间,洪沟农民协会搞得轰轰烈烈,会员发展到40多人,每人还发了“会员证”。

当时,洪沟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天又到晚,在田间,出尽血和汗,得不了几个钱。风吹雨打日头晒,缺吃又少穿。这些痛苦还不算,纳税又纳捐。要动兵,抓我去作战,死活不上算,凄惨,凄惨,真凄惨!大家热心告农友,农友快快起来干,打倒军阀和劣绅,抗税又抗捐,要坐天下奋斗到明天。”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悲惨境遇和他们不甘任人宰割的反抗精神,同时也说明了农民协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不惧白色恐怖展开顽强斗争

中共洪沟支部的建立,对附近农村党、团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快速发展。上级党组织多次派王元昌、朱霄等人到洪沟村指导工作,使该村的党团工作和农运工作迅速发展。洪沟支部建立初期只有四五名党员,不久又发展了农民积极分子高光宇、孙守诚等人入党,党员队伍获得了进一步壮大。

由于洪沟村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党组织在张店地区的一些秘密活动,都以洪沟村为基地开展,上级党组织寄来的宣传品,也多在该村铁路工人闫同和家中印刷,然后由党、团员秘密塞进车站邮筒或分头到车站、街头散发。孟金山与孟光林不惧白色恐怖,还曾把反对张宗昌当局的标语一直贴到沣水大集上,四处传扬,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日益恶化,随着中共洪沟支部停止了活动,洪沟农民协会也逐渐解体了。洪沟农民协会虽然只存在了一年多,但它以夜校、“年下会”等多种方式启发教育了农民群众,联络团结了农民群众,为后来洪沟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转眼已近百年,站在孟金山的塑像前,杏园小学的车晓倩老师向记者介绍,孟金山作为身边的先模人物,他的塑像就在学校操场上,孩子们每天从它旁边经过,都会耳濡目染地听到他的一些事迹。学校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周一开展班队会课,领着孩子们来到孟金山的塑像前,向身边的先模人物学习,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文/图晚报记者伊茂林李凯通讯员刘金辉)

新闻推荐

《淄博市中小学美育资源系列·走进五音戏》首发式暨赠书仪式举行

□本报记者马金通讯员朱雷声于暄右报道本报讯近日,《淄博市中小学美育资源系列·走进五音戏》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张店区绿杉园小学举行。仪式上,市五音戏剧院向全市...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