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家创新型城市奋进 —写在淄博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召开之际
淄博吹响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集结号,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本报记者周荣顺通讯员柴福强王刚
“国家创新型城市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我们要提升思想认识,攻克短板弱项,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打赢创建攻坚战。”在4月20日召开的全市人才科技大会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连华向全市发出动员令。
举旗定向,激情高涨,在即将进入火热盛夏的季节,淄博吹响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集结号,开启创新发展新的伟大征程。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来淄发展、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政策,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这些举措的出台,正越来越释放出应有的活力。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成就未来。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表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科技,产业振兴升级的出路在科技,区域竞争制胜的根本在科技。”
作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坚持面向科技最前沿。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建立了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挂包督导机制,全员参与并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邀请统计、财务专家举办了6场“研发经费统计培训和科技创新政策解读报告会”,总计培训企业1500余家、人员3100余人,深入企业送政策、传经验、授技术,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备选库,对接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在前不久省科技厅对“2018年第一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公示中,淄博市有155家企业上榜,数量占全省总量的11.4%,位居全省第三;44家小微企业因初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小升高”补助,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要素链,引导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助推传统产业以旧变新,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的协同并举。数据显示,2017年,“铸链工程”涵盖的27个高新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缴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2%、13.4%、12.1%;联盟整体研发投入52.8亿元,取得发明专利390项;组织重大创新活动125项。首批“双十”计划已有7个项目顺利完成,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58个。联合创新,其力断金,“铸链工程”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坚力量。
招才育才用才,搭建合作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97家,院士工作站75家,居全省首位;让学科链精准对接产业链,淄博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预算资金,支持校城融合发展。两年来,共组织实施校城融合发展项目106项,拉动科技创新投入6亿多元。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近两年来,淄博市有30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4人入选泰山学者,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顶层设计集聚创新要素
站在高处谋创新,优化布局抓创新。为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创工作,加快提升淄博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淄博市强化科技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强化科技政策落地见效为着力点,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与淄博市发展实际及规划进行有机衔接,明确了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迈进全省前列。《方案》提出8大重点任务24条具体措施,对已有的涉及产业创新、创新主体培育、人才、知识产权等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适当整合,旨在促使创新政策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全面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助推淄博新旧动能转换,为淄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强化企业创新投入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梯次展开、群山拥峰的发展格局。二是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完善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支持机制,打造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科技服务体系为桥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精准聚焦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75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强科技资源供给,持续推进产业“铸链工程”,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四是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五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校城融合发展,实现城市与驻淄高校的融通发展,提高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六是集聚用好科技创新人才夯实发展后劲,着力推动人才新政23条的落地落实,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拓展招才引智模式,完善人才服务发展的保障体系,提升全市人才发展竞争力。七是推进创新创业深入发展,大力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创新优势明显、成长性好、发展后劲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八是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财政科技投入,创新科技项目管理、监督和评估,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构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科技管理新机制。
“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我们既争‘面子\’,更要‘里子\’。”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说。“把创建过程变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过程,通过全面梳理和研究分析淄博市发展基础和制约因素,精准对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重点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与“75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融通发展,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闯出一条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淄博路子。”
狠抓落实合力推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构建创新型国家核心支点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淄博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内在需要。“离开落实这个1,其他再好都是零”。
《方案》确定,专门成立淄博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日常工作开展。各区县、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推动落实。建立并完善市区、市直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狠抓政策落实,强化督导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强各类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各项政策涉及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及时制定好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易于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强力推进政策落地落实,提高政策实际成效。
聚焦在全省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前列,强化考核督导,切实推动工作落实。科学建立对区县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发挥督导考核的导向作用,在项目申报、平台建设、评奖评优及各类考核中予以倾斜。鼓励基层首创精神,支持在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率先取得突破。
《方案》要求,要加大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专题讲座、媒体宣传、展会推介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显示度高的科技创新成果,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彰显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尊重知识、崇尚创造的创新文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新闻推荐
作为周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2017年以来,周村经济开发区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养,大力推进引才、聚才、用才、...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