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有个“三转一响”博物馆

今日周村 2018-04-04 08:13 大字

张维杰为游客讲解中国古代计时方法□本报记者李莹

“叮咚叮咚……当当当……”4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古商城芙蓉街13号的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一进门就被几声浑厚的钟声吸引。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门口展示柜里一应俱全。沐浴着春日暖阳,张维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打儿时就怀揣着的“三转一响”梦。

据了解,张维杰于1957年出生在当时的大姜镇。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几岁起,每逢村里有新媳妇娶进来,他都能从大人的嘴里听到“三转一响”这个说法。那时,村里不论哪家娶媳妇,“三转一响”几乎都是必须配齐的,而那带着新鲜油漆味的缝纫机和钟表,也成为张维杰童年对于家乡那无法替代的幸福回忆的代名词。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拥有这“三转一响”,就是过上了小康生活的指标。“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们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的代表,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这些物件都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家庭物品,一般都需要凭票购买。而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都是会转的,收音机是会响的,故又称“三转一响”。

张维杰还记得,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缝纫机一般是指“飞人”牌“工农”牌或“熊猫”牌的。自行车一般是指“凤凰”牌“永久”牌或“飞鸽”牌“大金鹿”牌的。手表则一般是指“上海”牌的。收音机一般指“红灯”牌或淄博产的“宝灯”牌的。

当时人们的结婚过程很简单,似乎就是去婚姻登记处开个结婚证书。那时候婚姻登记处也不搞什么仪式,结婚证书很简朴,上面甚至没有新郎新娘的照片。去照相馆拍结婚照,也不会花很多钱,最时兴的莫过于穿上洁白的婚纱和手捧一束假花。

当时的“永久”牌自行车也算是普通人的高级座驾了。年轻人有辆自行车谈起恋爱,占有很大优势,更是“耍帅”的工具。很多电视剧常出现自行车后面坐着一位女孩子的场景,当时走亲访友、赶集吃席都靠它代步,也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结婚能置办一辆自行车,很出风头,这家人家有一辆不算,有两辆更加出风头,一辆女式一辆男式,夫妻两人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上世纪90年代,工作稳定下来的张维杰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儿时的“三转一响”梦又开始萌动起来。当时正逢张店附近的新农村建设大行其道,很多农民都搬进村里统一盖起的新楼房。楼房的空间自然比不上带院子的平房,许多当年被当作宝贝买进家的自行车或缝纫机、钟表等便进入各类旧货市场,有的甚至被当成废铁卖了。就在这期间,在马尚大集上,张维杰看到了一架座钟,就是自己儿时梦寐以求的样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架座钟被他以40元的价格买回了家。

有了这次成功的“淘宝”经历,张维杰的收藏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山东和几个临近省份,他的“三转一响”藏品也呈爆炸式增长。2016年,他便有了将藏品向社会展出的意愿。在筹办博物馆的过程中,张维杰发现“三转一响”和淄博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的轨迹竟然不谋而合,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按照当时工作人员回忆复原的“周村区广播站”,看到了淄博几个无线电厂的生产样品,看到了淄博人生产的收音机、自行车,看到了淄博无线电五厂当年仿制的“北京”牌电视机……而一张收音机登记证,更是瞬间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

“‘三转一响\’的演变过程贯穿着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张维杰说,他自费筹建这个博物馆,以实物展示的方法为市民提供一个追忆往事、展现周村乃至中国发展过程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参观结束,张维杰微笑着将记者送出门,他身后古色古香的博物馆,确实像极了现代都市里的古旧文化遗存,又像一个带着几分神秘和拙朴的梦,倔强地挺立在车水马龙的现代世界。“欢迎大家到博物馆参观,一同寻找时代的记忆与乡愁,体味今天的美好生活。”张维杰说。

新闻推荐

临淄区桓公小学:举行跑操比赛活动

日前,桓公小学举行跑操比赛活动。通过此次跑操比赛,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展现了良好的班风班貌,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了积极的...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