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付出换得群众真情认可 “第一书记”韩峰驻村记
1月31日,在淄川区寨里镇蓼坞村,记者见到了村里的“第一书记”韩峰,他正在与村两委一起录制VCR,给村民送上春节寄语:感谢编办全体同志的支持,让我在扶贫一线没有后顾之忧,2018年,我将带领大家一起,不忘初心,为民谋福。
韩峰,是淄博市编办派驻蓼坞村的第一书记。从2015年下派到蓼坞村邻村甘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两年多的锻炼已经让他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7年7月,他主动请缨,来到蓼坞村担任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程芃芃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仇慧清郗文娇
解决吃水难题
村民竖起大拇指
“韩书记给俺们村解决了大难题,你们可得好好报道报道他。”正在家门口干活的74岁的刁立杰看到记者,主动说起了自己的要求。而他口中解决的大难题就是,蓼坞村的老百姓终于在家门口喝上了自来水。
蓼坞村是淄川有名的大村,村里人口众多,现有3800余人。长期以来,村里机井承包方和村集体因设备维护费及有关工程费用问题不能达成一致,双方形成矛盾积怨,导致全村百姓吃水难问题搁置已经两年之久。
百姓屋檐下常年放着水桶、盆,等待下雨接天水的现象在村里随处可见;干旱季节有人用拖拉机拉水罐到村里卖水,每方水价格竟高达23元,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
去年7月3日担任蓼坞村“第一书记”以后,韩峰通过走访了解到,村民吃水难是因为村里机井承包方和村集体双方,由于种种原因积怨已久,甚至已经走了法律程序,但法院判决后,又由于资金问题,村里中间人、镇包片干部等出面调解依然未达成一致,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他立即行动,找到承包方与村两委,短短一个月,与双方沟通了无数次,有时候一沟通就是大半天,甚至到晚上。谈感情、找人劝和,韩峰想尽了一切办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8月14日,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签署了和解协议书。9月7日村委收回机井,村民吃水难题顺利解决,喝水从此不要钱了。
协议达成了,但村集体没有收入,需要给承包方的16余万工程款咋支付?韩峰又四处协调筹资,终于协调驻村企业洪泉石料厂捐助了20万元,经过简单的管道维修,吃水难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村里持续两年的吃水难题,韩峰上任两个月就圆满解决了,每当谈及此事,蓼坞村老百姓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笑容,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
助增收带班子
成效显著干劲足
蓼坞村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全靠种地,以种植核桃和小米为主。“我跟老伴种植2亩地。在我们村,青年人出去打工,老年人在家种地。”村民马效宝告诉记者。
蓼坞小米是驰名全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驻村以后,韩峰正好赶上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季,经多方联系拓宽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小米、核桃等农产品近5000斤。他还协调驻村企业助力村民增收,淄博乡裕家庭农场安置蓼坞及周边村57名残疾人就业,高于市场价5%收购村民小米。
采访当天,录完VCR,韩峰带记者去看村里新修的路。“这是去年11月份修好的。蓼坞村村域面积较大,山区地貌,大量道路以土路为主。要把经济搞上去,让村民富起来,光帮着卖东西还不行,要致富得先修路。”
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要实现全覆盖,还有6000余平方米缺口,开工后,韩峰第一时间向市编办领导汇报,经协调联系,解决了工程缺口。2017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硬化村内道路近两万平方米,全村实现户户通。“以前路不好走,车开不进来,要靠人力挑粮食出去卖。路修好后,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马效宝说。
蓼坞村村情复杂,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不稳定等现象持续多年。每逢村两委换届,该村总成为镇上乃至区里的换届难题村。“要让发展持续下去,就要留下一个好支部,带好一支好队伍。”韩峰说。去年年底,村里启动换届选举工作,他深度参与其中。
2017年11月底,韩峰主动出击,对村里老书记和党员群众进行了大范围走访,征求他们的换届意见和建议。之后,与市编办主要领导、镇党委书记、蓼坞片长等多次会商研判村情选情,物色村两委班子人选。与村里的“难题”“刺头”等人员一对一交流,提前预判复杂选情。2018年1月22日,村委换届选举举行,200余人参与,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接地气的好书记
乡亲把他当家人
“韩书记,你忙完来村委帮俺打个电子表吧?”韩峰接到了村主任宋文梅的电话。“俺从不把他当外人。”宋文梅高兴地说。原来,村“两委”成员年龄都比较大,对电脑操作一无所知,韩峰就成了主力,各种电子报表材料都由他来弄,对于大家的请求,他也乐在其中。
谈起去年第一次见韩峰的场景,宋文梅记忆犹新。2017年7月3日,镇上召开“第一书记”对接会,韩峰和宋文梅都参加了。会议结束,宋文梅本想与韩峰认识交流一下,却发现他不见了,心想人家是城里来的,准是回去了。哪知当她回到村里,通过村民才知道,这个“心急”的“第一书记”已经自己去村民家中走访了。因为他知道,要干好工作,首先要掌握村情。
“他就像电视里的那个‘马向阳\’,一点架子也没有,想尽办法帮村民解决问题。”村民白刚说。虽然来到蓼坞村只有短短半年多,但对于农村工作,韩峰已经说得头头是道。“自从下派以来,我已经两年多没穿皮鞋、扎腰带了。”韩峰认为,这样工作起来更方便,也更接地气,“每当去村民家中,老百姓拉着我的手,和我说道说道家常事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把我当家人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韩峰的工作日志很“特殊”,两边内容不一样,一边记录工作,一边写心得。随手翻开一页,右边是“7月7号,与村两委整理扶贫材料。7月8号,召开村两委会议……”左边是“驻村这几天,继续入户走访。只有为百姓干点实事,才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战线上,还有千千万万像韩峰一样真心付出、扑下身子扎实干的人,他们热爱村里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怀着一颗让村里环境美起来、百姓腰包鼓起来的“初心”,带领村民走在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张谦谦通讯员张艳云)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博山区的妇女儿童获得更好、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市卫计委和博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