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访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女一病区主任路光辉坚守临床27年打开病人心灵“壁垒”

齐鲁晚报 2018-02-01 15:45 大字

本报1月30日讯(记者樊舒瑜通讯员孙秀珍)大多数人认为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一份光鲜的职业。然而,背后的艰辛多数人难以体会,尤其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而在这个岗位上,有人一干就是27年,用“爱”与“精神”对话,打开患者心灵“壁垒”。他就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女一病区主任路光辉。

每天早上7点10分准时来到医院,晚上加班加点工作,作为病区主任,从业这么多年来,路光辉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精神科病人经常有突发情况,有时候会发生在大半夜,我就必须马上赶到医院。”路光辉说。

“我们精神科的医务人员,偶尔受点伤那是很正常的。护理病人时,被吐口水、被抓、挨打,甚至遭遇暴力袭击。但他们症状不同,一切行为都受症状影响,表现不同就不足为怪,我们只能同情,只能理解,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处置可能面对的意外。”路主任对记者说,精神科病人与其他科室病人特点不同,由于精神疾病大多数病因不明,医生难以依靠医学设备检查进行诊断。精神科医生为病人诊断时,需像警察办案一样细心、缜密,从细微处来进行诊断用药。

作为病区主任,路光辉工作日内,几乎每天要和病区内的百余名病人交流。工作二十多年来,在他治疗下康复的患者已经数不胜数,还有很多病人在康复之后与他成为了朋友,会时不时的打电话交流问候。

在临床实践中,他经历过成功诊治病人的喜悦,也看到过病人无助的眼神,这使他深刻体会到需要提高医疗技术的紧迫感和重要性,于是他暗下决心、勤读苦学,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订阅大量专业杂志,使他的专业技术水平更上新台阶。

“做这一行就要有耐心、有爱心,把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看待。”路光辉说,精神科的工作“痛并快乐着”。当看到精神病人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看到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误解与歧视,精神科医生的内心是沉痛的;当看到病人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回归社会时,当听到病人和家属真诚的感谢时,精神科的医生又是快乐的。

新闻推荐

淄博职业学院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

本报济南1月28日讯(见习记者冯沛然通讯员姜义林路荣平)淄博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的许平同学2017年9月升入临沂大学,并代表临沂大学在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与她一起...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