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500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让残疾人生活不残缺

今日周村 2018-01-26 10:32 大字

□本报记者   路意

1月25日早上八点,和往常一样,在周村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医生周波正在给双上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能力的田杰进行康复治疗。记者看到,在周医生的指引下,田杰的左胳膊正在慢慢的活动着。另一旁, 67岁的患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双下肢行动障碍的耿秀芬正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大夫给他做针灸治疗。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和最热切的期盼。53岁的义和村的肢体残疾人李庆义,由于脑梗死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上、下肢)活动有障碍,行动迟缓,生活无法自理。周村经济开发区卫生院主治医师周波大夫,根据李庆义的病情,运用特色针灸疗法,辨证施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生活可以自理,言语表达清晰,行动能力得到极大改善,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这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发出了动员令,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为500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按照《周村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任务分解,全区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比例分别达到72%、82%、84%、87%以上,有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均达到100%。

“我以为这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多亏了卫生院大夫的好医术。”李大爷激动地说。“以前的时候两个胳膊基本上是一点也动不了,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逐渐恢复运动功能,我还得继续针灸康复治疗,对我自己恢复健康很有信心。”谈到病情恢复,田杰虽然年龄53岁了,但还是信心十足。

“行医治病是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正逢区里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卫生院也充分发挥特色针灸疗法,针对性的对残疾人进行肢体康复中心治疗,我们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恢复健康,不再残疾。”周波大夫从医28年,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他兢兢业业、患者至上的热心。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平台、再好的项目都得靠人来执行,好的医疗队伍和医疗条件是开展精准康复服务的关键,更离不开长期工作在残疾人康复服务基层一线的工作者们。“区里开展的各类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幸福感,我们基层工作者看在了眼里更暖在了心里。”城北路街道办事处残疾人专职干事王晶晶说道。

记者通过区卫计局了解到,在残疾康复服务工作开展中,“第一村医”下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精准康复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的有效衔接,更大大提高了精准康复服务实际效果。工作的落实,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不只是卫计局,教体、民政、财政、人社、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协作,共同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在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孟宪玉看来,要持续不断地将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推向前进,就必须以残疾人为中心,不断创新开拓思路,敢于担当,勇于突破。“下一步,区残联将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积极争取在城乡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中更多惠及残疾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医疗和康复保障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将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与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残疾人证办理等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工作量。”采访最后孟宪玉如是说。

新闻推荐

张店区二院:开展行政查房促进医疗服务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由院领导带队进行全院行政大查房,围绕工作质量、安全生产...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