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匠精神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记淄博市首席技师、知味斋大饭店面点厨师长苏文顺

大众日报 2018-01-19 08:27 大字

□魏德志江玉宝

2017年10月,位于周村区大街街道的山东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知味斋大饭店面点厨师长苏文顺荣获“淄博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苏文顺这位以“龙须面穿针”等绝活绝技闻名的面点匠人,38年来专注于面点研发与制作,不断精进技艺,打造“淄博味道”,他出品的“豆沙小鸡”“芝麻花篮”“龙须面”荣膺淄博博山首届特色美食展“美食奖”;他研发的“知味肉火烧”“海参水饺”“知味斋薄皮大馅包”“知味斋烫面蒸饺”等产品成为知味斋的招牌面食。他本人先后荣获中式面点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淄博市十佳面点师、淄博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国际五星名厨杰出勋章等荣誉。

子承父业,专注于“淄博味道”

苏文顺出生在博山区一个餐饮世家。家中几辈人都从事餐饮行业,爷爷、父亲和叔叔更是面点行业的佼佼者,在淄博曾有“三苏”之称。他子承父业,年轻时四处学习面点技术,先后在淄博市委第一招待所、世纪大厦等单位工作;2005年加入“国家特级酒店”“中国十佳老字号餐饮品牌”山东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后,逐步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勤学苦练,多动脑子摸索经验,还要有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苏文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一行,爱一行,我选择了做面点师,就一定要做好。”他认为,有吃得苦中苦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从事面点工作38年,他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默默无闻地在厨房做好每一道面点;以精湛的技艺、创新的理念、踏实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终成行业翘楚。

追求极致,在传承中创新

“做面点的过程比较长,拿‘醒面\’和‘和面\’来说,没有长期的练习和总结经验是做不好的。”苏文顺介绍,醒面时要注意温度,不同季节时间长短不同。“和面要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他心思全用在“面”上,把手中的那团面玩得炉火纯青,甚至能把面条拉细到可以在一根针眼里穿过。

精进技艺的同时,探索创新新产品、新味道。“食以味为美,味以厨为先”。多年来,苏文顺在精细上下功夫,从面点的味道、造型及营养入手,不断推出创新的面点。在“淄博味道,鲁菜起源”走进知味斋、媒体在行动活动中,他研制的“知味肉火烧”“知味斋薄皮大馅包”“知味斋烫面蒸饺”被选为“淄博味道”指定面食品种,被市民广泛认可。他善于学习,融会贯通,不但精于生日寿桃、紫薯山药饼等面点制作工艺,而且还创新开发了山药汁、枣汁、南瓜汁等饮品。对龙须面制作工艺研究尤其深入,他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局限,和面技术科学合理,不论造型、色泽、质感、味道都达到上佳的境地;苏文顺的“龙须面穿针”在首届淄博市饭店烹饪协会举办的绝活绝技比赛中获得金奖,在淄博市艺术节中获面点一等奖。

“传帮带”传授技艺、培育新人

“知味斋给了我发展的舞台,也给了我展示的平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更让我心暖,我将做出更多好吃的面点,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苏文顺说,作为面点厨师长,带好徒弟、传好技艺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知味斋搭建的良好发展平台和尊重人才、支持技术创新的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成就了苏文顺。他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到了以店为家。餐饮服务越是节假日工作越忙,他节假日几乎都坚守在岗位,和员工们奋战在一起。在管理中,他既严格又体贴,坚持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无私传授技能,使新手成为能手,为公司及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把自己“想事、干事、干成事;创新、求变、争一流”的理念,不断传输给周围的同事,推动了知味斋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工匠精神照亮人生。苏文顺在平凡岗位上把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因而变得非凡。

新闻推荐

绽放在中华餐饮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周村“商埠菜”品牌探源

鲁商迎宾宴□杨军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杨军,系知味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山东省厚道鲁商、省级非遗传承人等称号。其在30年餐饮实践中,以周村商埠菜为本体,不断引进外埠名菜名...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