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器乐进课堂,让素质教育之花绽放 ——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一中葫芦丝校本课程结硕果

齐鲁晚报 2017-12-20 14:26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

通讯员李娜

马尚一中是位于张店区的一所农村中学,多年来一直秉承着“求是、求真、求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积极响应国家“2+1+1”工程的号召,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马尚一中开设了葫芦丝校本课程,让素质教育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开设课程,面向全体

2009年2月,马尚一中校领导与音乐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经过论证确定将民族乐器葫芦丝引入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旨在让马尚一中的每个孩子都掌握一门乐器演奏技能。学校为音乐教师提供充分条件,用自主学习与外出拜师相结合的形式将这门陌生的乐器啃熟嚼烂,同时,学校还采购了多个版本的教材供教师对照使用。就这样,在与学生的边学习边摸索中,校园里响起了葫芦丝悠扬的乐声。2010年5月马尚一中举行了首届“校园葫芦丝艺术节”,学生们第一次把平时练习的作品搬上了舞台,在相互交流中感受着乐器的魅力。

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学习,马尚一中葫芦丝教学成果显著,学生认同感高,课堂有效率,学生对曲目的接触面更广并且带动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为解决学生练习时间少的问题,该校还规定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为葫芦丝练习时间,有了固定的练习时间,校园演奏氛围日益浓厚。同年,学校音乐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多方合力编著了《马尚一中葫芦丝校本教材》,使课堂教学更规范也让学生的自学和巩固有本可依。

2014年,在第5届“校园葫芦丝艺术节”上,学生们不仅仅局限在完整演奏曲目的层面上,而是从队形、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编排,表演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今年5月,第8届“校园葫芦丝艺术节”成功举办,八、九年级演奏水平较高的班级开始尝试多声部作品的演绎,这是从齐奏到合奏质的飞跃,马尚一中的葫芦丝演奏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

成立社团,课内延伸到课外

2011年10月,该校选拔出50名学生组成了学校“芦声飞扬”社团。社团成员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增加二次集体训练。从此马尚一中的葫芦丝课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开始对部分学生进行培优提高。据悉,社团的训练除了由本校音乐教师执教外,学校会不定期的聘请校外专家来给学生指导提升。“芦笙飞扬”社团的成立让优秀的孩子有了相互学习、竞争的天地,不仅演奏水平飞速提升更是让优美的葫芦丝乐声飘出了校园。

据悉,社团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张店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多次参加“张店区科技文化艺术节”并且代表张店区参加“淄博市百灵艺术节”均获得优异成绩。

器乐进课堂,收获意外之喜

八年前,学校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一颗葫芦丝的种子。八年后,这颗种子在校园里发芽开花结果。葫芦丝在学生们手中不再是抽象的乐理、枯燥的视唱,而是他们的玩伴和美的体验。学生们在学习葫芦丝吹奏技巧时带动了乐理、识谱、节奏、视唱的学习;在演奏表现时带动了学生音乐作品的分析、感受、升华与表现能力的训练。演出、比赛中,孩子们演奏葫芦丝获得加分;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把葫芦丝带到商场、景点、社区、敬老院,在锻炼自己的同时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器乐进课堂不仅滋养了学生也使教师们得到了成长。学校音乐教师多次在区市级培训会上做经验交流,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与葫芦丝教学相关的多个课题研究受到区市教研室的支持和重视,《葫芦丝校本课程》获山东省课程资源评选二等奖。

新闻推荐

尹爱华:喜欢“管闲事”的女政协委员

□本报记者张兴国12月4日一大早,因为冷空气的到访,路上洒水的地方结冰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尹爱华多年来形成的一个习惯。“叮咚……”,她熟悉的按着一家住户的门铃,不一会,门开了。“我刚才在忙着...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