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现代教育的铿锵足音 ——淄博一中“智慧教育”再出发
智慧教育,领航新征程 科学备考,加快新提升 专家指导,打造新课堂 党性体检,奠基新发展 最美教师,构筑新高度 文明共建,塑造新形象 诗韵书香,放飞新梦想□本报记者李可孝通讯员任明忠
■核心提示
金秋一中,硕果满枝。
两座信息化教学大楼竣工在即,凭着居省内一流的“全息化”和“智能化”,成为淄博一中迈向现代教育的奠基之礼。
这,也成为淄博一中五年发展的精彩注脚。
从2012年11月到2017年11月,五年时间里,高雪长校长和他的团队怀揣“就是把一中办好”的教育初心,自觉肩负起“让山城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的责任使命,以信息化改革为突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基,以育人质量提升为目标,锐意突进,砥砺前行,在打造学术氛围浓厚、富有创新活力的齐鲁名校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
历史昭示着这五年,是笃定信念的五年、是转型发展的五年、是创新实践的五年,更是奠基未来的五年。
历史跨越:“未来教室”奠基现代一中
新一中,新地标。
在一中校园深秋红叶的映衬中,两座崭新的教学大楼格外醒目。它们有个非常科幻的名字:“未来教室”。
新教学楼投资1.68亿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设“未来教室”90间。结合“淄博一中智慧校园”构想,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了一个实时互动、即时呈现的现代教育空间,让学生实现纸质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高度融合的学习。
目前淄博一中在校生4400人,这就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将乔迁“新居”,拎包入住。
四十亩地起高楼。
在淄博一中的建校史上,这绝对算得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这两座楼承载着“一中人”几十年的殷殷期盼。
据负责学校基础建设的孙希刚副校长介绍,淄博一中已历近百年风雨沧桑,四十亩地这方沃土,英才辈出,但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渐已老旧,难以适应人才培养新的要求。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筑高育人质量提升平台,成为淄博一中历届领导班子的一个念想,时时挂牵,萦萦于怀。
机会终于来临。
2015年,全省解决“大班额”工程启动。淄博一中抓住这一最好的历史机遇,成功申报解决“大班额”工程校舍扩建项目。两个校区、两座组合式综合教学楼,同时启动。长期期盼,一朝实现。赶上了这班最珍贵的车,一中人为之振奋。学校成立项目部,高雪长校长亲自挂帅,全力以赴创建优质、安全、廉洁的“精品工程”。
“这是一中的百年工程,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高雪长校长说。两座楼从土建到内配,全部按照全省一流、最高标准设计施工,尤其是内部的智能化配置,要求至少要保持5年领先。“一中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得对得起这块牌子。”
走进紧锣密鼓实施内配的新教学大楼,无处不在的信息化体验,给人以满满的“科技感”。
“未来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重点围绕智慧黑板、广播音频和视频监控这三大块进行设计、配备。
智慧黑板。采用多功能一体化的设计,实现黑板书写、一体机、智慧教学云平台和智慧课堂交互软件、物联网覆盖、实物展台、环境感知等软硬件设备的无缝对接。
广播音频。采用无线连接的头戴式麦克,支持数字音频和模拟音频的共用,满足标准化高考考场的需求,实现“点对点”远程管理。
视频监控。无死角,具有清晰稳定的画面和极强的防范能力。远程监控可实现随时随地地听课和课堂观摩,教育教学管理全程实现“可视化”。
另外,楼内还建立了水电智能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等先进设施和智能管理系统。如电子班牌、智能照明、智能消防、智能门禁、智能充电柜、直饮水设备等等,其中,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地下层的水处理系统,建成中水循环利用科普体验馆……
新教学楼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大班额”,更重要的是一次性完成了教学软硬件的整体升级。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校各个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整体办学环境条件的提升。淄博一中就此迈入“教育2.0”,成为真正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新一中”。
平板之变:信息化筑起“数字教育”
一中五年的发展历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化路上的求索和跋涉。
他们以平板为开端,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育。一中的信息化从跟随者一路成为引领者。让一中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化改革,也成为一中从传统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淄博一中拥有辉煌的过去,也面临现实困境。最突出的是当年的区位优势不再,隐在山城,先天不足。一中如何克服劣势,开辟新路?
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重点在提升“软实力”上寻求突破。而最佳突破点就是:信息化。
2013年,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办公室,制定实施《淄博一中2014-2016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一中的教育信息化改革铿锵上路。2014年,智慧教学云平台正式启用,资源云平台同时上马,校园“一卡通”系统建成,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完成升级。2015年,微E协同办公平台正式启用。2016年,博校数字校园平台正式启用,“家校共育”网络移动教育模式开启,智学网等教学资源考评系统落户校园。学校以项目带动,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育”,信息化改革拾级而上,渐入佳境。
平板之变的背后,是当初抉择的艰难。高雪长校长带着业务骨干,北上广,全国跑,把各地信息化改革的经验整合起来,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规划出的“一中方案”却遭到人们的质疑:
“信息化,行得通?”
“这是一次冒险。要是实验砸了,这批孩子可咋办?”
此情此景,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但“就是把一中办好”的内心渴望,让高雪长校长根本没给自己留退路。“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花架子出风头,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审时度势后的精准研判,是先行一步的时不我待。认准了,就往前走,不回头。”
一中人没有回头,而是自我加压,负重前行。五年内,学校自筹资金投入300余万元,购置、构建一系列配套校园智慧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同步建设装配自动录播室1个、课例研究室1个、多媒体集体备课室6个等。2016年11月,学校三个年级90个教室全部实现高密度无线覆盖,全校学生实现“一对一”平板学习。
2014年,淄博一中列为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017年5月,复查验收,获得优秀等次,一中顺利成为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校。2017年10月17日,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在淄博召开,一中作为全市高中唯一代表作经验介绍。
信息化改革,高2014级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一群。
2014年11月,高2014级全体新生人人手中多了一块平板电脑。从此,他们成为一中信息化改革的体验者、亲历者和见证者。3年后的今夏,一中首批“平板生”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今年高考,一中创历史最好纪录。
小小平板,奠定了一中全市领先、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地位。信息化改革的“一中经验”先后在全国微课联盟年会、山东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论坛等高层次会议上介绍并推广。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海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天津、甘肃等17个省直辖市及省内90余个学校或单位的1000余位专家、领导和教师来一中调研、考察和交流。
面对一中全校师生平板标配的盛况,专家无不吃惊:“走遍全国,别的学校都是开个实验班,你们是一个不少,全校都上。这格局够大。”
名师打造:五年深耕交出一中答卷
近五届毕业生,本科一批上线共计2495人,8人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3人升入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中,2014年张梦晗同学以717分的成绩荣膺全市理科第一名。900余名一中学子斩获全国、省各类竞赛大奖,其中,参加2015、2016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12人、11人获全国一等奖,均居全市第一;参加首届“全国创新数学大赛”决赛,10人获全国一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第十八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3人获全国特等奖;高2014级李卓凡、方世旻、高2015级沈雪等三位同学获“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全国一等奖;学校合唱团作为山东省合唱类唯一声乐类代表,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获山东省同类节目最好成绩;学校羽毛球队夺得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2017省学生体育联赛混合团体冠军……
这是一中“名师打造”交出的五年答卷。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
学校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师德塑造与专业发展双轮驱动,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群体。
强化师德建设。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为师德建设核心,坚持“有作为就有地位”的评价原则,营造了“发展在一中、创业在一中、幸福在一中”的文化氛围。学校开展向教育先模人物学习系列活动,先后组织观看全国“寻找最美教师”颁奖盛典、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年教授事迹等视频音像,举办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吕绪兰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并组织向被市委表彰的首批“时代先锋岗”高2014级“最美团队”学习,让“四有”好老师成为一中的师德标杆。
突出专业成长。学校着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成立7个名师、班主任工作室,10个“老师走起”名师工作室,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全部加盟“深造”。“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相继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向明等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近20场;先后选派骨干教师300余人次赴上海市育才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名校考察学习。组织教师参加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和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践行“创新观念、课题带动、行动研究、问题解决”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课题《高中学校幸福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双轮驱动,筑起了一中教师的新高度。五年内,学校共有600余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和学校表彰,其中贾福梅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刘可翔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并获省优秀教师、2017“齐鲁最美教师”提名奖、淄博“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吕永军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会工作者,曹勇被评为省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张蕊、卢清林被表彰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李涛被表彰为市先进工作者,国成爱被表彰为市“十二五”节能考核优秀个人,李荣国、岳峰、栾曰洲被表彰为市优秀教师,王波被评为市第十届师德标兵,孙淑娥、樊恒明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初心传承:百年一中逐梦前行
五年时间,淄博一中变了模样。
基础设施建设新颜叠现,教育信息化改革渐入佳境,名师队伍打造风生水起,高考成绩稳步攀升,一中品牌越擦越亮……五年来,淄博一中创新探索,艰难跋涉,一次次转身,一次次蝶变,一步步走向淄博教育舞台的中央。
前行万里,不忘来路。
在淄博一中的党建文化陈列室,记者看到了代代“一中人”在鲜艳的党旗指引下,肩负使命,怀抱梦想,筚路蓝缕,执着跋涉的坚实履痕。这里有1955年张陶村校长写给全市第一个学生党员孙嘉修的贺信、有杨运德校长作雷锋事迹报告会的手稿、有老党员刘爱华老师坐着轮椅用哆嗦的手记下的一本本党课笔记、有一摞摞汇集全校几百名党员教师的微党课文本;这里的一中“周四党课”坚持了40年、一中的“数字党校”登上了全国文明校园现场推进会的讲台……
学校党组织此前两度被省委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七一”荣获市直教育系统“时代先锋”单位称号。
党委书记司志宏说:“正是历届一中领导班子肩扛大旗,躬身前行,一茬一茬传承,一棒一棒接力,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教职工,一步一步顽强拼搏,一届一届辛勤耕耘,才有了现在的新气象、新模样。”
品牌一中,声名远播。遍及四海的一中学子,对母校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校友母校行”活动高潮迭起,在全市树起了一面“校友文化”的学习标杆。高12级、高85级等9届近600名校友先后回访母校,向母校捐赠图书、石刻等。著名歌唱家雷岩、清华大学教授崔京浩、山东大学教授程林等“功勋校友”相继荣归母校。杰出校友钱勇捐赠21万元教育项目。功勋校友刘东个人捐赠母校20万元,用以购置图书、开发幸福课程、建设数字化校园。功勋校友孙照华向母校捐赠个人藏书520册。新授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教授等8位校友“功勋校友”称号,自2005年设立该荣誉称号以来,“功勋校友”增至23位,淄博一中在一轮一轮地扩展着自己的“亲友圈”和“朋友圈”。
五年砥砺,五年辉煌。学校相继获得全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百所示范校、省备战新一轮高考试点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市直“时代先锋”、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首批“文明校园”、全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等20余项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省级文明单位殊荣自1986年以来连续31年蝉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段话直抵我心,为一中的未来规划了路线图,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教育创新步伐,加快推进名师队伍打造,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在新时代奉献新作为、创造新辉煌。”面向未来,高雪长校长信心满怀。
淄博一中,深化智慧教育,再启征程。
淄博一中,放飞百年梦想,一路前行。
新闻推荐
近日,由淄博建筑工程学校牵头的“淄博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据悉,该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在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