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经济开发区 群众“大巡视” 发展“加速度”
上个月,淄川经济开发区长远村村民韩素珍盼了一年多的“千人大巡视”终于如期而至。
“前两年‘大巡视\’,我都没赶上。今年我老早就报了名,这一路看下来,咱开发区变化真是太大了!”一个个参观点,一幅幅新景象,让这位78岁老人不住地夸赞。
三年,一万余人次,近百个参观点,百余场次讲解介绍……在开发区,随着“千人大巡视”走过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像韩素珍这样的居民,切身感受着不断刷新着的“开发区速度”。
“大巡视就是要把群众的心凝聚起来,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开发区发展。”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褚国城对记者说。
“看得见才能信得过”
在北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书记李伟一边引领参观,一边介绍社区情况。“目前,社区给全体村民办理了社区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全部由村里支付,6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每月领取1680元生活补助……”20分钟的参观,引来纷纷点赞。
民生怎么样,村民最有发言权。北苏社区是三年“大巡视”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只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党建、民生、服务、保障类项目,都是每年“大巡视”中必看的项目。
“村居百姓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发展要依靠百姓、惠及百姓,首先需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活动组织者、开发区党委副书记李涛对记者介绍说,群众看得见才能信得过,靠着走、看、评、议,“大巡视”从刚开始“看热闹”逐渐转变成“看门道”,再到现在看得眼明心亮、聚起民心共识,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大巡视”铸就
“金招牌”
2015年6月,开发区与中船重工洽谈合作,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办理了所需土地全部手续。为此,中船重工专门总结了一个“淄川模式”案例进行推广;此后,“开发区速度”的口碑不胫而走,成为淄川区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
地区发展需要用地,但土地于农民而言同样宝贵,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褚国城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中船1000亩地的税收,相当于过去八九千亩地的税收;通过合村并居,拆迁3645亩地,就能形成17000亩的产业园区。
“只要给百姓算明白账,大家就一定会支持。”褚国城底气十足,“通过三年‘大巡视\’,百姓看到了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成,敢于把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认可交给我们。百姓给我们一个‘泥饭碗\’,我们要还百姓一个‘金饭碗\’。”
开发区跑出“加速度”
“前几年这里还是庄稼地呢,一下子长出了这么个大产业园。‘大巡视\’,长见识!”刚刚结束金城医药公司生物制药产业园参观,大刑村村民韩志廉感慨地说。
三年“大巡视”,近百个像金城医药一样的产业项目为群众所了解和认识,也提升了大家对开发区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百姓支持,开发区全面发力,跑出一项项“加速度”。三年多来,开发区将做“减法”与做“加法”相结合,坚守规划一张图、环境一律清,拉开发展框架,铺展发展格局,先后关停各类煤焦油、“散乱污”企业200余家,拆除违法建筑270余宗、17万平方米,清出建设土地250余亩;与此同时,开发区按照“建设汽车之城、生物药谷、电商智汇、宜业之家”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年初排定的总投资160亿元的54项重点工程,目前全部实现进地,开工项目52个,开工率达96.3%,产业升级转调迈出坚实步伐。
10月初,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现场观摩点评,淄川名列第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春晓通讯员王兆成报道本报讯11月9日,记者从市水利与渔业局召开的水土保持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淄博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安全型的流...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