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乘绿皮火车: 为致富列车注入新动力

淄博日报 2017-11-08 09:21 大字

记者在铁路沿线采访一列上世纪七十年代启动的列车——辛泰铁路7053次列车作为一趟沿线铁路职工的通勤车,供沿线山中小站的铁路职工上下班用,时速32公里的小火车慢悠悠地在山中穿行,一开就是42年。近年来,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这列绿皮小火车因跟不上科技与时代的步伐而日渐式微,吭哧吭哧的喘息声,似乎在渐渐与人们告别……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一段时间以来,这句话用来表明久居深山的百姓和沉浸在城市喧嚣里市民们的心迹最合适不过了。

交通的困扰,使山里的人们生产落后,生活困顿,他们急切地想走出深山,感受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富庶;同样是交通的困扰,城里人想领略深山的美景,探究原始的风光,都为舟车劳顿而焦灼。

振兴旅游,挖掘传统文化,保护历史古迹,帮扶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如何给绿皮火车重新起航增加新的动力源?如何赋予绿皮火车更丰富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力量,彰显新闻工作者的担当?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在思考,《淄博日报》的记者们也在筹划着。

2017年7月上旬,淄博市委宣传部下达启动“乘绿皮车看齐长城***·媒体在行动”宣传任务,7月18日,淄博日报社安排区县新闻部组织李子亭、刘淼、董学宏、张厚新等多名骨干记者,编辑刊发以《乘绿皮车看齐长城面对大山铿锵发声》为题的通版报道,图文并茂地对该活动进行预热,并成为各媒体的模板,受到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小火车发生了哪些变化?它给沿线村庄、民众又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如何放大小火车社会效益并使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带着一系列问题,肩负着这沉甸甸的使命,7月19日,《淄博日报》由总编辑孙廷国带队,派出由日报总编室、区县新闻部、摄影部、新闻网十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组,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带领下,随同来自省内外几十家媒体的众多记者,深入潭溪山、齐山、涌泉、梦泉等核心景区以及柏树村、西石村等传统古村落,实地采访这里的人民如何利用山水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迈上脱贫奔康的快车道。

采访是艰苦的,参与采访的日报记者平均年龄四十多岁,多名同志已是年过半百,更有的同志腿脚有恙,一天的采访,翻山越岭,十分辛苦,但新闻记者的职责,让他们不辞辛劳,不敢懈怠,登上险峻的齐长城,走过令人头晕目眩的玻璃栈道,采访带领群众组建“旅游合作社”的柏树村肖书记,听西石村张学宝书记念他的“西石版‘一带一路\’旅游经”……

之后,自7月19日至22日四天时间里,《淄博日报》分别以《绿皮车里话奔康》、《太河镇三看齐长城》、《四个村支书同一致富梦》为题,在头版和二版重要位置刊发共计近6000字的专题报道,摄美部刊发整版图片新闻,淄博新闻网对活动以视频的形式进行了全程直播,几天的时间里,他们聚焦齐长城,解读作为齐文化重要载体的齐长城的深厚内涵,解析齐长城一线潭溪山、齐山、涌泉等景区的山水生态优势,描绘齐长城周边众多传统古村落的乡土风情,感受他们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勇气和决心……

报道一经刊发,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并受到了省内外乃至中央媒体的极大关注。这些报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小火车逐渐成为沿线村庄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小火车的社会效益已经远远大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7053次绿皮车已然成了一趟“旅游专列”,越来越多的人坐上了这趟列车体验农家乐,沿线7个重点扶贫村受益匪浅。柏树村、涌泉村、西石村以及潭溪山景区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各媒体的宣传报道,特别是《淄博日报》作为淄博市最主流的党媒,以其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极大地提高了沿线村落的知名度和风景区的吸引力,带火了沿线的旅游业,使绿皮火车真正成了沿线山村通往小康的致富快车。

新闻推荐

审计聚焦火车站南广场改造

本报讯近期,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淄博火车站南广场改造项目正式开始实施。为确保这一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建设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和城市标志性工程,市审计局按照市委、市政...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