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引领 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动力

淄博日报 2017-10-28 10:57 大字

本报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淄博市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严格按照“五个坚持”要求,认真落实“六个一”督察制度,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淄博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意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把重点任务纳入“十个新突破”统筹推进,实施“六个一”督查制度,全力打通梗阻环节,为企业减负松绑,突出重点补短板,有力支撑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有序推进过剩产能转移退出,认真落实降低房贷首付比例、减免交易契税等政策措施,着力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严格落实淄博市脱贫攻坚意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重点区域***,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防止脱贫再返贫。

扎实推进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淄博市制定实施了《淄博市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突出布局、布链、支持“三个精准”,制定市级12个和区县31个精准转调方案,布局建设精细化工、氟硅材料等12个优势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和生产规模全省第一。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三最”城市建设要求,深度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对标全省各市,在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压减审批收费方面进行横向比较,以最大限度进行精简压缩,制定了《淄博市“三最”城市指标体系》。创新实施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和市、区县远程视频联审,通过开展视频联审,审批时限由过去的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压减到最少17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和“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试运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突破性开展名称登记改革,突破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对行业门类保护、驰著名商标保护、禁用字符、注销企业名称禁用年限等限制性规定,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大胆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放宽。

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信贷资源配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大众创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支持,积极推进淄博市“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步伐,帮助参加改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大力支持优质非公有制企业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积极落实扶持奖励政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市级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已经公开,决算数据已上报省财政厅。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制,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市级改革预算资金全覆盖,建立完善政府性债务季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政府债务动态监测。进一步深化国地税合作模式,开展以票控税工作,全面推行房地产行业税收一体化管理。

同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扶持的各项重点工作,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工作,不断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全面落实阶梯电价、阶梯气价和“两部制”电价政策,建立了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价格监测系统。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全力抓好境外园区建设,为淄博市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境外投资平台。正式开通“淄博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打通了淄博市到中亚五国及欧洲的快速通道。扎实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投资2.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0.46%。(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迎考核测评

晚报讯(通讯员徐海清)10月25日,张店区文明办文明单位测评组一行两人,在车站街道办事处同志的陪同下到张店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考核测评,张店区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医院中...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