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保倒逼为用,转型升级为本,我区加快“散乱污”企业治理验收恢复生产 治污真除根 复产慰民心

今日周村 2017-10-16 08:38 大字

□本报记者刘靖

整洁有序的大厅,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顾客……这是10月10日记者在位于保安街104号的欧宝超市看到的场景。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家因环保问题而被停产的“散乱污”企业——淄博联昌纺织有限公司。从濒临取缔到重获新生,前后反差何以如此之大?

“是环保治理给了我们企业第二次‘生命\’。”谈及此次企业转型,欧宝超市经理、原联昌公司负责人孙艳丽坦言。今年3月下旬,我区正式启动“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大街街道在排查辖区“散乱污”企业过程中,发现联昌公司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难以实现达标排放,而且由于地处居民区,存在严重的噪音污染和安全隐患,遂根据相关政策,对其采取了断水、断电、清设备、清原料、清产品的“两断三清”措施。

一家原本经营良好的企业眼看就要关门,职工们的生计也一下子成了问题,那段时间孙艳丽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为了不让联昌公司倒下,街道和社区干部多次找到孙艳丽,心贴心讲明了环保治理的严峻形势,也实打实地为她出主意想办法。在大家的开解疏导下,孙艳丽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决定利用厂区地近居民区、周边人口密集的优势,开一个便民超市。她将联昌公司原来的生产车间改造成营业大厅,建起了提供批发、零售、寄卖等多项服务的社区超市,几个月下来生意相当红火。“现在超市还处于过渡阶段,下一步我还要继续装修改造,同时引入‘新零售\’模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孙艳丽笑着对记者说。

联昌公司的重获新生,折射出了我区“倒逼为用、转型为本”的环保治理理念。“散乱污”企业情况复杂,治理不能简单“一刀切”,分类施策才能“药到病除”。在“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启动之初,针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我区全部建立“一企一册”工作台账,明确治理标准措施,每日更新进度,限期实施整改。对于关停取缔类企业,要求全部落实“两断三清”措施;对于限期完善类、治理提升类、搬迁改造类企业,要求其全部停产,落实“两断”措施。同时,突出重点企业手续办理,各镇办根据实际情况筛选一批重点扶持企业,督促其尽快完善环保手续。一项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措施之下,我区“散乱污”企业治理实现了稳步有序推进。

关停企业只是手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才是目的。为加快企业环保规范化治理,区环保部门成立环评批复办理咨询服务窗口,一次性告知办事群众,所有材料均可通过网上提报,对环境基本无影响的项目,企业可直接在网上进行备案登记,迅速缓解了办理压力。同时,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各级审批审查意见,取消了所有无法律规定的证明材料,将此前项目周边四邻及村居签字意见全部取消,并为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进行上门服务,显著提高了审批效率。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区环保部门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治理方案,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环境综合整治,有力提升了环保治理的规范化水平和验收通过率。

为加快治理到位的“散乱污”企业恢复生产,企业、镇办、部门等相关各方协调配合,真正形成了合力。我区各相关企业严格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按照分类整治要求完成治理任务。各镇办成立专门巡查队伍,每天(下转二版)(上接一版)组织网格员强化对网格内各类企业的巡查监管,保障各类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会同各镇办依法依规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验收和复产工作,对已按要求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符合验收条件,申请验收的企业或单位,抓紧组织验收,验收通过的准予恢复正常生产。各方齐心协力之下,“散乱污”企业复产工作取得了有力进展。

据了解,截至10月13日,我区应恢复生产的1636家“散乱污”企业中,已有1498家通过验收恢复生产,复产率达91.6%。更为可喜的是,“散乱污”企业治理也让企业经营者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没上环保设备的时候,工人经常跟我抱怨车间味道大,我心里也不踏实,现在有了环保设备,排放都达标了,工人干着也格外放心。”复产企业南郊镇莱芬无纺布公司负责人肖博告诉记者,“通过这次环保治理,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环保搞不好,企业甭说生产经营,连最基本的生存空间都可能丧失,把环保做到位,企业才能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新闻推荐

战场严寒导致终身病痛

谷芳春因伤转到后勤医院。在美军和南朝鲜特务的袭击下,后勤医院必须随时准备转移和战斗。很多战士被冻伤冻死,解纱布时,残指、肉皮经常随着掉下来。谷芳春带领护士们砸开河面坚冰洗绷带、纱布,因...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