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气卷莲池 盛世起和风 郭志光宋丰光韩斌《盛世和风》创作实录
作品名称:《盛世和风》作品尺寸:610cm×238cm主创画家:郭志光 宋丰光 韩斌出品时间:2020年8月出品地点:山东新闻美术馆(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 郭志光与韩斌,老师站着画,学生蹲着画。宋丰光在对作品作最后的调整。《盛世和风》草图。《盛世和风》局部:荷花《盛世和风》局部:红蓼中的鹭鸟大众日报客户端视频联动请扫二维码观看本次创作实录□本报记者 李可可
编者按
2020年9月,大众报业集团将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扩大大众报业集团的社会影响,梳理多年来集团与书画界的感情脉络,增进与全国书画家的联系和友谊,集团策划推出“庆贺大众报业集团成立20周年系列艺术活动”。其中“共绘新时代 丹青谱华章——庆贺大众报业集团成立20周年全国美术学院院长暨鲁籍名家邀请展”为重中之重。今日起,“大众书画”专刊将以专题的形式陆续介绍展览作品和创作细节,敬请关注。
画家简介
郭志光 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山东工艺美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宋丰光 1956年生于山东桓台,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年参加全国花鸟画展并获佳作奖,1997年参加全国首届人物画展并获最高奖,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奖,《秋妆》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第十届全国艺术节并获泰山文艺一等奖,获中国文联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韩斌 别署元斌、逸之,1976年生于莱州,1997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山东省美协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山东省青年美协主席团委员。
绘画的境界和价值似乎很难界定,如今我们更乐于关注它们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衡量“价值”的标准之一。
即将于九月份举办的庆贺大众报业集团成立20周年系列展览中,由郭志光、宋丰光、韩斌三位画家合作的《盛世和风》,作为尺幅最大的主题创作,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盛世的造成非一朝一夕,当下之中含着历史;和荷谐音,和谐之意,也蕴含盛世的美好景象。传统艺术张扬于时代,这是真正的不负丹青。
“荷花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好的题材之一,但是其创作有一定的难度。”郭志光老师说,“六米宽的花鸟大画,水气、墨气、笔力都要达到,讲究一气呵成——并不是说一口气画完,而是气和气相连接、笔和笔相连接。气势发自内心,才可以把笔墨功夫完全展现出来。”《盛世和风》的基本布局来自郭老疫情期间的草图,“这些草图一直没有机会付诸笔墨,现在正好实现了我的构想。我和大报感情深厚,大报的很多老学者都是我的好朋友,把创作欲望在这里释放出来,我十分高兴和满足。”
郭志光老师在60年的从艺之路上始终坚持“南风北韵”的笔墨探索,其气象大开大合、力度十足,他的花鸟作品中常有山水之音、金石之貌,就此,大写意精神逐渐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也可以说是更自由的国度。本次创作,郭老挥毫泼洒,笔力强劲,完成了画面大部分的工作。谁能想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依然可以用最火热的生命点燃画面、点燃众人、点燃每个与其笔意相关的空间。
负责画面右侧部分的宋丰光老师,非常珍惜这次合作的机会:“我们全家都和大报有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参加报社的活动就像回家。具体到画画,以前和郭老师合作过几次,但这次作品尺幅最大。看得出来郭老师对构图、构思、立意的严谨程度,他对画面进行了各种编排,反复斟酌,让我十分敬佩和感动。郭老师是主力,我画了一小部分。说实话我很谨慎,怕自己的笔墨不够协调、不够到位。经过多次修改,大家对整体效果还比较满意,既保持了郭老师粗犷的主调,又有精细部分的对比。”
与山水画之“三远”不同,《盛世和风》空间感的营造主要在画面下方:荷茎的间隙中有芦苇退后摇曳,左侧巨荷下的水鸭低头凝视,它俩与上方的一对翠鸟想到一处去了——这儿是个鱼窝子,开饭吧!而画面中上方的那只翠鸟并不孤独,大自然会厚赐每个生命,别处也有食物,也有值得一个猛子扎下去的地方。这些小小的水禽是精致的“点”,与荷叶的“面”形成对比,四两拨千斤地丰富了画面,加强了纵深。
大幅的写意花鸟不好画。画面越大,整体的架构、水墨的对比、笔触的运用、空间的处理、黑白的呼应、题款的位置等,方方面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郭志光老师精心经营,他的荷叶基本面左,显然风从右边来,这是野逸之风。无论花和叶,都是精神抖擞的昂扬之象,气势撼人。红荷与红蓼相伴,白荷和鹭鸟呼应,画家彼此配合,不允许它们各自寂寞。
荷与蓼,本身都带着古意。700年前夏天的一场阵雨,让牧牛的王冕爱上了荷花;400多年前的徐渭逸笔草草,谁又认识那墨荷暗影里孤独的灵魂呢?而《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说:“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游龙便是红蓼。
荷花是济南的市花,是脱俗的高士,红蓼是宋丰光老家马踏湖边顽强的生命。若不为寄托高洁的追求,若不是萦绕不散的乡愁,荷与红蓼之美与我们何干?
红蓼之中两只温和的鹭鸟,它们高大、美丽,却安静得无人觉察。它们低调平和,不炫耀白羽和华冠,甘愿隐身于自然,这是宋丰光老师人格的写照。宇宙中,人何其渺小,而那些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艺术家,注定会飞向更光明的所在。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臣服于自然,仰望着星空,怀着谦卑之心回归艺术,探寻成长之道,这是我们看到的郭志光、宋丰光、韩斌等一切致力于自省、深挖、提升的悟道之人。
前景巨石横卧,石缝中开了水口,这是韩斌负责的“片区”,很多姿态万千、既不自卑又不彰显的苇子和水草,也出自他谦和的手笔。“特别荣幸能参加这件大作品的创作,画这个题材要有发自内心的赞颂。其实以前跟大报、山东新闻美术馆有过很多合作,尤其我们‘五月风’青年美展,连续在新闻美术馆举办了多年,现在再跟着老师回来画画,十分亲切。”
数日合作,大画乃成。做事情总要有个念想、有个情怀,绘画是已过之事的梳理和未见之事的预演,因此常有意外之喜。
很多艺术家穷其一生都在追求两样东西,一为个体感知下艺术的高点,一为客观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大千世界好比一张宣纸,纵向有前人层叠的笔墨,横向有当代交织的思想,其中也有留给自己的有限空白。我们越是敬畏,越容易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阐述方式,得以用笔墨把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以期有人听,有人和,有人纠偏和指路。也有人选择骄傲地拂逆观者。
无论如何,历史从不偏待,冲刷荡涤之后,最宝贵的总能留下。一份报纸存在了81年,一个集团成立了20年,回首山海相连,脚印串串。我们和艺术家的情谊也如同一幅大画,丰富得难以用语言描述,只能站在那里,觉得美,觉得震撼,有时泪流满面。
新闻推荐
8月3日,在桓台县荆家镇陈桥村,大型机械正进行铺路施工。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该村多方筹措资金,...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