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济转型升级换挡提速
□本报记者于春林
年关岁尾,事关淄博经济未来走向的信息频频见诸报端:
——2019年12月8日上午,首届中国(淄博)“芯材料、芯技术、芯动能”高峰论坛在淄博市临淄区隆重开幕,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率先在临淄落户。
——同年12月11日,2019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相关薄膜产业链市场与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淄博市举行。
——同年12月13日,淄博市举行半导体产业发展与合作座谈会,上海火山石投资合伙人董叶顺,大港股份联席CEO李永智,华海清科董事长路新春,富能半导体董事长陈昱升,盛品电子董事长刘昭麟,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儒芯微总经理耿文练,珂玺资本董事长王珍等半导体和金融产业方面的企业家、专家出席座谈会,把脉淄博,汇智集思。
一场场论坛和座谈会接连召开,各路大咖和资本、项目聚集淄博,昭示了淄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非常清晰:以系统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解思维为新认知,统筹高端产业规划,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系统思维”;突出营商环境的“生态思维”建设,强化双招双引“平台思维”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与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技改、产业提升并进,打造软环境的“有解思维”,树立淄博品牌。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淄博紧紧抓住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以新思维、新平台、新模式、新路径破解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难题,挺进深水区,集中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突出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积极寻找高端优质资源,丰富完善产业生态要素,推动淄博经济链式集群发展。
沿链聚合集群发展
淄博作为国内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如何放大优势,做强淄博大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市委书记江敦涛提出“产业组织”理念,要求“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逐步完善丰富产业链条直至形成产业集群。这样的发展线路图,可谓“着眼未来,立足实际。”
突出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这成为淄博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抓手。
2019年8月19日,国内首个己二腈项目——天辰齐翔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式动工。该产业基地位于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包含年产50万吨己二腈生产装置,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基地。
这显然是淄博重大项目中强链工程的代表。这距离齐翔腾达和中国化学公告合作尚不足一个月。对于项目落地,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学民表示,“在选址阶段,走过国内大大小小将近20个化工园区后,我们为能与齐翔腾达联手而庆幸。”
己二腈是PA66(俗称“尼龙66”)生产的关键中间体,国内“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错配严重,全球尼龙66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但国内己二腈却100%依赖进口,定价受制于人。天辰齐翔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后,将一举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
由于项目基地毗邻齐翔腾达,齐翔腾达将给天辰齐翔提供丁二烯、丙烯、蒸汽和副产的氢气,有助于盘活齐翔腾达富余产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齐翔腾达正朝着建设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力争3至4年时间建设四大项目,实现产值、收入和利润翻番,再造一个齐翔。”齐翔腾达董事长车成聚表示,“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绿色、低碳、高精尖的特点,而且能与己二腈项目有效衔接、科学配套,和中国天辰的合作,会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不仅仅是齐翔腾达,金诚石化过去是一家单纯的地炼企业,近年来,他们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打响了结构优化动能变革的这场战役。
去年10月27日,金诚石化总投资97亿元建设的MZRCC及其配套工程项目中,配套建设的100万吨/年重芳烃加氢改质装置顺利实现一次投料试生产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从立足炼油到迈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从而迈向高端化工发展新境界。
从产业链上游到链接产业链下游,由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从大炼油到炼化一体化,金诚石化在补链、延链、强链中实现蜕变,化茧为蝶。
激光被称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应用越来越多样化,大到飞机零部件、5G传输,小到纽扣品牌标志,市场广阔,未来5到10年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这显然是一个具有“四新”性质的新兴战略产业。
在淄川区有一个镭泽激光共享产业园,这是镭泽科技与淄川区政府、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激光高端装备研究院”,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研发平台。镭泽激光共享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是市属重大项目,建成后将会吸引到超过40家激光上下游企业入驻。
“镭泽激光共享产业园建成后,将引进激光切割机的上下游企业及多家激光专业科技院所,共享资源,聚合发展,预计年可生产5万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激光设备,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就业4500余人,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实现优化转型升级。”近日,在坐落于淄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景川向记者说。
生态环境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基石。“我们提要求、提思路、出资金,拥有知识产权,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来研发。这一模式,不仅让企业分享了国家顶级的科研资源,还降低了三分之二的研发时间和成本。”颜景川说。
近年来,镭泽科技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先后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光电研究所、北京交大光电研究所、韩国庆尚北道科技孵化园等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等一批国内激光及光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开展合作。通过“引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结构类型,所生产的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激光清洗机、激光雕刻机等高端设备,销往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瑞阳制药、山东特种工业集团、科明电器等上百家国内企业,凭借镭泽科技先进的激光制造技术,完成设备升级和机器嫁接激光新工艺,助力传统制造业装备升级,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市发改委主任陈思林对记者说,我们按照“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的发展路径,用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打造新型产业链,让项目和科研院所对接,和金融、平台对接,使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构筑集群发展。
平台经济扎根落地
淄博的夜好久没有这样喧嚣和热闹。
2019年12月1日晚,“五载荣耀盛世华章”,2019聚米集团万人盛典在淄博圆满落幕。群星璀璨,闪耀齐鲁大地。此次盛典邀请到王小骞、郎永淳等国内著名主持人担纲主持,吴莫愁、水木年华、金莎等一线明星献艺,为聚米发展造势、助力。
“凝聚微小力量,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5年间,聚米每一步都踏准了互联网应用的创新节拍。从流量经济到网红经济;从山东省第一家微商供应链公司,到“万千红人”网红孵化平台,再到聚米创客生态,聚米求新求变,快速迭代,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聚米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976万元跃升到2017年1986万元,2018年达到1.8亿,2019年聚米前三季度已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纳税1.2亿元,全年营收将突破6亿元,成为互联网技术应用全生态供应链10亿经济体。
不仅仅是聚米,海旺达集团开创了淄博内陆城市“无船做海运,无水做码头”智慧物流商业模式,建设了国内首创的石化水运服务供应链平台。
2007年,海旺达集团董事长田茂程白手起家自主创业,13年的风雨历程,用3万块钱发展到今年10个亿的销售收入,而且是完全的轻资产运作,每年的海运量达到1600万吨,在国内物流民营企业中成为行业龙头。
海旺达集团整合了国内的船舶、仓储、港口等石化供应链资源及增值服务商上万家,先后在广州、舟山、上海等沿海沿江港口城市设立十几家分公司和办事处,实施区域间100公里作业半径、24小时不间断跟踪追溯服务,信用使用全国石化液化品船舶3000多条,往返于国内100多家港口。
田茂程对记者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石化行业的货主、船东、码头以及增值服务商,为他们提供提质增效增值服务,最终实现整个石化水运行业的全价值链服务。
从7人的小团队到1300多名员工的领军企业,从1个试用客户到服务过130万客户。坐落在淄博的卓创资讯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动能的代表,上溯整理了近20年行业数据,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建立专业产品网站673个,涵盖能源、化工、农业、金属等大宗商品行业,专业编制卓创大宗商品指数300余项,形成了完善的SPAS估价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表示,平台是一种为供需及相关主体提供连接、交互、匹配与价值创造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平台经济是基于数字平台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新经济的重要类型。
地球上任何一个点,都有可能成为中心。
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虽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工业沃土,却逆生长出平台经济的奇葩。
科技巨擘园区孵化
芯片产业为皇冠明珠,半导体材料乃立足之根本。去年年底,临淄区集中签约了高品级氮化铝粉末及复杂形状氮化铝精密器件项目、自旋电子材料、磁传感器磁栅及伺服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等相关产业项目,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率先在临淄落户。
目前,该产业基地已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正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基金一期30亿元已经组建完成。园区规划占地1100亩,一期用地350亩,首期投资约25亿元,一期入园项目共七个,设备总投资15.26亿元,新建厂房21万平方米,预计两年建设期,达产后产值约49亿元,五年内达产约90亿元。
市工信局局长王克海说,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
在淄博高新区,有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加速崛起。这片5000亩土地上,曾经钢铁厂、水泥厂、矿山开采等企业林立。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上,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以MEMS(微机电系统)芯片和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这里自主研发的硅微机械陀螺、加速度计、继电器等产品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这一技术国内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与其说MEMS新产业“无中生有”,不如说这是淄博苦心培育的结果——8年前,这项高端技术“养在深闺人未识”,距离产业化尚有较大距离,有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的淄博独具慧眼,与尤政联合成立MEMS研究院。此后,淄博持续投入了1.6亿元,为研究院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英寸硅基MEMS中试代工平台。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2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申请国内外专利668项。
去年被命名的“中国膜谷”淄博桓台,东岳集团将以“打造世界功能膜材料基地,争创世界级品牌公司”为目标,着力打造1000亿级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突出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太阳能封装膜、环保功能膜的研发,加大科研投入,投资10亿元建成国家膜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将以功能膜材料研发基地为重点,内建体系,外建联盟,全面提升东岳核心竞争力。
2019年,东岳集团不仅迎来了一个高效益年,也迎来了一个科技成果丰收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2项,继新型制冷剂之后,“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再获“中国专利金奖”;下属公司东岳高分子公司新晋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首批单项冠军华夏神舟通过复审。截至去年底,全集团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668项,已获批402项,以上指标均列全国同行企业首位。东岳集团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氟硅行业,特别是膜材料行业创新的发动机和策源地,有力支撑起“中国膜谷”。
东岳集团加快在膜材料和氟硅材料领域的科技突破,获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19年,乙烯——四氟乙烯共聚树脂(ETFE)开发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具有高电流效率的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荣获2019年“膜行业专利奖”金奖;新一代氯碱离子膜DF2807在上海氯碱氯工程电解槽一次开车成功,开启东岳氯碱膜高品质市场应用新时代。
17项氯碱离子膜和燃料电池膜领域发明专利通过PCT进行国际申请,有7项专利分别指定进入了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获得22项专利授权,集团的燃料电池膜和聚三氟氯乙烯项目被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列入山东省重点专利导航项目,为确立技术研发方向、规避专利侵权风险提供了依据。2019年,东岳集团入选“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神舟公司位列中国企业专利500强第33位,专利质量走在了同行业乃至全国前列。
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表示,东岳集团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继续以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为支撑,加快建设千亿级氟硅产业园,争做全市乃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一个个新锐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硅谷,成为淄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随着一系列高端项目的引进,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打造淄博“芯”名片,使淄博市强势进入国际“芯”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7日,淄博市大部分地区迎来降雪天气,给广大驾驶人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为方便群众的出行,淄博公安交警发布...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