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院咋能唱“空城计”

淄博日报 2019-08-28 00:54 大字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体活动的繁荣发展。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目前,淄博市各区县的文化大院和体育器材都已经配备齐全,那么,它们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呢?且看记者调查。

在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村民告诉记者,这块空地就是村里的文体广场,但是记者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村里的两个篮球架,一个破旧不堪,另一个竟横在广场外的一片空地上,广场内也堆满了沙子石子,来往汽车也在此通行。“半年多了,成了垃圾场了,还能没意见?那桥修起来不交工,有意见也是白提,谁管?”“现在有活动地点了吗?”记者问。“没有,之前文化广场附近一直在修桥修路,持续了半年多,但是路迟迟没见修好,这文化广场却一天天荒废了。”村民说。记者找到一位村委工作人员询问,却被告知路已经修好了。《淄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公共室外健身设施产权单位的管理维护责任。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共室外健身器材进行定期巡检维修,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村健身器材缺检、漏检的现象不在少数。

在临淄区、桓台县等区县采访,记者遇到临淄区西周村健身器材损坏、敬仲镇陈家庄村健身器材损坏严重。而在朱台镇槐务西村文体馆,记者发现,不管是村民阅览室还是健身中心,依然是大门紧锁,记者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工作人员。不管是文化大院还是健身器材,这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设定是为了打通政府提供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可现实情况却与建设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桓台县起凤镇乌南村,阅览室不按时开放已成常态,文化大院已成摆设。在唐山镇前大王村的文体广场,隔着玻璃记者看到,房间的桌子上落满了灰尘,前院的体育设施要么生锈,要么已经损坏。“这都锁着门,有事才打开,没事都不开。”唐山镇前大王村村民说。

文化大院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前沿,它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像记者调查采访中遇到的情况,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还挫伤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宋丰光张锦平: 湖上风来波浩渺

湖上风来波浩渺宋丰光张锦平96cm×180cm作品局部宋丰光1956年生于山东桓台,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