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历史如线织染千年

淄博晚报 2018-12-10 09:30 大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老式织布机传出节奏又有韵律的声响,总会让人忆起电视剧里旧时代的光景。老粗布又叫“老土布”,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耕织时代,老粗布占据着纺织界当仁不让的头把交椅,待机器代替手工后,这些老手艺又逐渐消逝,不被重视。如今,人们大都追求绿色简约,回归本真自然,老粗布因具有的质地柔软、手工天然、经久耐用等特点,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桓台县起凤镇西四村的张军以制作老粗布闻名,他说,家里八台老织机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这些色彩斑斓的老粗布都是他们一丝一线亲手织就。这门祖传的老手艺是自家的一门谋生技能,也成就了自己传承千年织染文化的梦想。

历史如线一晃千年

在桓台县起凤镇,很多家庭妇女都会纺线、织布,张军的老粗布工作室就雇用了不少村里的老人。记者到达张军家中时,他正在给布匹配花色,这匹布采用了黑色、纯白、原白、棕色及墨绿色棉线进行搭配。只见屋内左右两侧木桩处各坐了一位老人,正中央依次摆放着几十卷棉线,线头穿过吊着的钢丝扣连接着一根木杆,棉线空中交错犹如一张网。张军正手持木杆来回行走,每到一头就把拉了一遭的棉线递给老人,依次挂在木桩上。通过如此反复,在这里把百米长的棉线拉紧绷直,梳理出颜色分布。

“牵机是简化过后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给布配花,这一步直接决定着最终成型的布是什么样子的。”张军说,早些时候的老粗布制作过程繁琐且古老,人们都是从采棉纺线开始,要把籽棉晒干,去除杂物再弹成皮棉,而后将皮棉用手撮成约30厘米长的布剂,把布剂用纺车纺成约两个拳头般大小的线团穗。再将线团穗落成籰子,后在地上砸木橛子,往橛子上往返逛线;逛好线,统一刷面浆,待线晾干后,圈在剩子(俚语)上,把每根线逐一引缯,穿过缯的线再穿过杼;最后把团穗子做成约20厘米的长穗子,长穗喷水后装在梭子里,然后才开始织布。这中间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所有工序全部采用手工。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发明了脱棉器、弹棉器、纺车、绞车、钎经、脚踏织布车等工具,慢慢简化了不少繁琐步骤。“我这里现在用6道工序就能制作出一匹老粗布,宽在70厘米左右,一张机一天能织七八米长,人工不比机器,快不了。图案是从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幻化出的几百种色线交织成各样图案。”张军告诉记者,老粗布虽简单却也能千变万化,风格有粗朴豪放的,也有精致时尚的。老粗布的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包含着繁复的人工劳动,是民间传统工艺与自然原料的结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时间如弦环环相扣

单从配花开始的这些繁杂工序,就有好多道。可张军告诉记者,这只是最基础的却还不是最麻烦的步骤。在工作室门口的小院里,迎着阳光,记者看到两位带着眼镜的六旬老人正坐着马扎,在一个铁架子前相互配合着工作。“这是穿扣,这些铁丝扣是一条一条穿进机器,配好花色的线需要人工一根一根穿进扣眼儿,才能上机织布,这一套扣有580个,决定了织出来的布有多宽。”正在穿扣的老人说,这一步省不得,也无法用机器代替。

记者注意到,穿扣的铁丝有前后两排,铁丝均细且笔直,约有20厘米长,中间部分是个小小的铁圈。两位老人面对面坐着,一位拿细钩子一位拿线,细钩子通过铁圈等待,另一位老人将线放在钩子上,钩子原路退出,将线牵引过来,一前一后,一条铁丝对应一根棉线。“如果中间漏针了,就很麻烦,穿扣全弄好了才可以放到织机上,这个活儿得白天干,我们也不是天天都穿扣,一车线人工要织很久才能织完。”记者了解到,这580根线按顺序排列穿过的过程颇耗功夫,又费眼力,两人配合着从早到晚,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以前过日子不像现在,女人都会针线活,全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一位正在织布的老人告诉记者,从前的布除了单一颜色就是大花布,现在的布都要求颜色丰富带层次。可每每看到棉线通过这种古老的方式,经重复、平行、交叉等配比变化就能呈现出不同的花色,依旧很是雀跃。配花、穿扣,简化过的织布步骤环环相扣,全需人工,一步都不能再省。这,也是老手艺人的坚持。

岁月如梭刹那芳华

记者在院子里采访时,隔壁的车间传出了“吱吱-嗒”的声音,张军告诉记者,有人正在里面织布。记者在车间里看到,8台织机上各式各样的老粗布正在制作中。一位老人头戴毛巾,穿着家常服坐在织机前,一眼看去便像是个熟手。她一手扶着织机,一手拿着梭子从两排棉线中间穿过,短短操作后,织机上前方是棉线,后方是织好的布,二者间已有了明显分界。“以前是用手络,现在是机器。早前的机器是竹子材质,不太结实,我就根据模样焊了铁的织机。”张军告诉记者,他雇的人都是村里的老太太,一方面老人们懂织布,相比年轻工人手艺更好,另一方面老粗布的人工费差不多是售价的一半,如此还可以帮助赋闲在家的老人增加收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已织好的布匹,配色或亮或淡,线条简单交织更显粗朴大气。“老粗布质地柔软、通透性好,而且对皮肤无刺激,易搓洗不卷边,由于粗布线粗、纹深,表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有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张军告诉记者,老粗布追求绿色天然,从种植到手织布制品,不使用农药和化学染剂,这也是与机器批量生产最大的不同。

老粗布准备步骤多,成品布出得慢,再加上使用传统工艺,所以布匹幅宽受到限制。本身并不宽的布面,想要做成床单也少不了拼接,可这种一梭一梭精心织造而成的粗布,却处处饱含手工的温度和岁月的静好。让人不禁感叹,万千的准备都是为了最后一刻的成品,似与人生相似,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准备的人。也不由得想起古人曾说过的“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人生转瞬即逝,正如织机上的梭子,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如此往复,简单却有意义。

(文/图晚报记者董振霞商萍萍通讯员释修振)

新闻推荐

与古钱币结缘,得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与古钱币结缘,得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吹醒了沉睡的土地,在农村,吃住穿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