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楼子庄
□张鸽
在桓台县城西面约三公里,有一个近4000人的古老村庄楼子庄。村里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户以外,基本上都姓张。据张氏族谱记载,元末始祖张梾从当时的直隶省(今河北省)枣强县杓山村迁到这里,迄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楼子庄在改变中传承,在传承中改变,留下了深刻的岁月印记。村名的演变是最明显的标志。楼子庄本来是一个自然村,1958年分为晨光和东升两个大队。改革开放后,恢复乡镇和村行政编制,1984年,晨光大队更名为楼一村,东升大队更名为楼二村。两个村没有明显的地理界线,只有大致的分界。张氏祠堂位于村子的中心,以西大多属于楼一村,以东大多属于楼二村。在村民的心中,始终没有两个村的概念,当被问到是哪个村的人时,都会说是楼子庄的。
张氏祠堂草创于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十六年修竣。现存房屋三间,门上悬《杓山世家》匾,墙上挂满古碑拓片和书画卷轴等。祠堂内保存着二世祖张士中墓碑一块,此碑原立于二世祖墓前,从碑文可以看出,此碑是在明永乐十四年,由三世祖楼村公张仲温祖之妻三世祖母金氏用剪刀刻成。此外,祖庙院内还保存有康熙十六年所立家庙纪实碑一块,现代修庙功德碑两块,记载着祖庙的历史和族人的史料。
自祠堂向南约100米,便是三支庙与灵寿祠。灵寿祠是为纪念明代万历年间任灵寿县知县的七世祖张一化所建。族谱载有时任浙江巡抚耿廷柏(新城人)所作传记,灵寿祠现存北庙堂三间,明式砖雕大门、两边耳房、院落及附属设施俱全,保护也非常完好。
过去,村子里的胡同也非常有特色,胡同的两头都有大门,晚上把大门一关,整个胡同里的人家非常安全。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胡同的门仍然保留着。夏季,白天妇女们在大门下边聊天边做针线活;晚上,男人们在大门下纳凉下棋,听老者讲故事,好一派美丽的村落风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街道拓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大门都消失了。
村子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村子的东北部有一片水域称为“东湾”,曾经鱼虾成群,芦苇茂密,大人孩子都喜欢到这里游泳、摸鱼、捉泥鳅。紧邻东湾有一个小岛,大树参天,景色优美。几经变迁,东湾现已干涸,“蒹葭苍苍,碧水茫茫”已成为永远的记忆。
村子的西南部曾经有大片坟茔,明清两代建造。松柏参天,直径大都在80厘米以上。每到傍晚,乌鸦落满枝头,堪称一大景观。1956年至1958年间遭大规模砍伐。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祠堂的南边有一个大的水塘称为大湾,在上世纪80年代前,大湾是楼子庄的露天电影院,那时候电影是农村人最奢侈的娱乐,公社的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大都在大湾里,大湾北面的坡比较缓长,离水较远,银幕就立在水边,沿着坡坐满了人,前低后高,是一个天然的影院。现在,电视早已普及,电影成了影院里的时尚,大湾也几乎被填平了。
楼子庄张氏家族,诗礼传家,科第联芳,历代及当代入乡贤名宦者不胜枚举。《张氏族谱卷后》收录了明清两朝张氏杰出族人的传略,仅任知县一职立传的就有十多人,其他各种职位立传的数十人之多。尤其在当今的伟大时代,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建功立业的族人更是不可胜数,有的成为省局级官员,有的成为长江学者,有的成为劳动模范,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楼子庄见证了家国60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数万后人的怀思与乡愁,凝聚着族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振兴家国的信念和梦想!如今,村落的拆迁已经纳入县域发展的大规划,部分项目动工在即,但不论时代和村庄如何变迁,楼子庄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消逝。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孙艳芹通讯员李媛媛)昨日记者获悉,为确保中高考考生安静备考,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切实加强对主城区...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