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金融便利店”

淄博日报 2018-03-21 10:42 大字

□本报记者刘峻峰李艳

通讯员肖群安欣仪

如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是不少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面临的“痛脚”。在乡镇村物理网点较少的情况下,中国银行淄博分行创新助农取款服务点,让广大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体验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一个人的“微银行”

走进淄川区昆仑镇河夹村淄磁路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只见30余平米的家庭前院被改造为一家“微银行”,电脑、POS机、中银自助通等五脏俱全。“靠着中行‘大树好乘凉\’,开业到现在越干越轻松了。”助农点管理员陈丽告诉记者。

自2014年12月26日开业至今,淄川区河夹村助农取款服务点办卡1400余张,日均办理各类业务30笔,每天接待村民近百人,成为淄博市首批、淄川区首家五星级助农服务点。

一个村的“金融便利店”

据了解,河夹村共有2000余名村民,助农点开业以前,全村仅有一家农商行网点,村民办理业务十分不便。

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查询、定活互转、社保卡激活、缴纳水费、电话费、交通罚款、房贷车贷、买外汇……依托中行丰富的设备及产品,小小助农点办了大网点办不了的事。

“有人给我打款,怎么知道到没到账?”“我帮你签约短信通知吧,账户动态实时掌握,一天不到一毛钱。”采访中,陈丽协助两名中年大姐用中银自助通办理业务,两三分钟搞定,大姐满意离去。

村民李大姐在农商行和中行都有定期存款。前不久,她家里急着买房,第二天一早就得交认购金。当时已是下班时间,再去农商行得等到第二天9点。陈丽通过智能设备,协助她定期转活期,4万元立刻取了出来,解了李大姐的燃眉之急:“钱还是存中行好,不耽误事!”

一家银行的“惠农样板”

将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发展普惠金融,是党的十九大和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的热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立,是中国银行淄博分行实现金融服务到农村的重要创新,不仅村民办业务简便高效,助农点管理员能发挥长处,银行更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现了三方共赢。

立足区县实际,中行金融惠农模式不断创新。如周村支行首创“助农点+E社区”模式,真正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桓台支行与当地人民银行合作,建立辖内首家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集取款转账、金融知识宣教、代理缴费等服务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高支农、惠农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淄博分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100个,在全市五区三县实现全覆盖,服务乡村居民近2万人,并依托服务点举办多场“金融知识大讲堂”、“金融夜校”等金融惠民活动,全方位满足村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新闻推荐

张岚:战火淬炼的巾帼英杰

杨国夫与张岚抗战烽火中的革命伉俪老一辈革命者张岚□本报记者陶安黎仿佛一夜之间,春的脚步便掠过大地,尽管几场倒春寒依然凌厉,但过后就是和暖的春风,吹开的不仅仅是萌动的花草,还有人们的心...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