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珍品档案《王氏家谱》: 淄博名门望族的清廉家风 □文/晚报记者谭晓娟 图/通讯员马颜铖

淄博晚报 2018-03-17 10:43 大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老祖宗是谁?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都时常会想到的问题。在中国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目前,市档案馆馆藏家谱121卷(册),有桓台新城《王氏家谱》、桓台刘庄《刘氏家谱》以及蒲张岳于周丁朱孙曹李马董等姓氏家谱。这些家谱入藏市档案馆,对于丰富市馆馆藏,优化馆藏结构,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盛世修志,丰年续谱。近几年,淄博市修谱续谱热不断升温,许多村居百姓都续修了自己的谱乘,但也有很多家谱散存在民间,出现破损、丢失等现象。为助推淄博文化名城建设,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谱永驻档案馆,确保全市家谱的全面完整,市档案局馆近年来将家谱作为一种家族档案和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全方位、多渠道征集,在家谱收集工作中,市档案局馆对收集到来自各个区县的家谱逐卷深入阅读研究,发现这些家谱各具特色,不乏精品佳作。

在市档案馆的的珍品档案中,最值得一书的是《王氏家谱》,为桓台县新城王氏家族家谱,立谱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经历过两次重修、续修(最后一次为1994年),共八册。新城王氏家族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年间,共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100多人,成为明清时期山东最显赫的文化世家。清康熙刑部尚书、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渔洋是新城王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新城王氏家族之所以声名显赫、历久不衰,与其在300多年传承中形成的“忠勤报国、门庭肃清、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的清廉家风家训是分不开的。

据山东新城王氏家学研究会会长王克明介绍,新城王氏家规自四世祖王重光首立“道义读书”家训,后世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独具特色的家规体系,其核心可概括为“忠勤报国,洁己爱民”。

1589年,即明万历十七年,祭祀忠勤公王重光的忠勤祠在新城建成,迎来了王氏家族最为鼎盛的岁月:这时的王氏家族中,仅王重光的儿孙辈就至少有23人考中进士,五品以上官员19人,二品官员3人。新城王氏成为天下瞩目的名门望族。王克明介绍,忠勤祠是因明朝嘉靖皇帝对四世祖重光公有“忠勤可悯”之褒奖,五世祖户部左侍郎诰赠户部尚书之垣公经朝廷恩准而建的。忠勤公是新城王氏家族30位进士中第一位考中的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诰赠太仆寺少卿,累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就是这样一位深得皇帝信任的朝廷大员,在勤政廉洁方面为后世作出了光辉的典范。勤政,他奉朝廷之命深入夷地督木平蛮,勤于王事,死而后已;廉洁,他榷税九江,不铭一文。他在户部主事、榷税九江任上时,给之垣公的家信上说:“板书外更无他物,之垣儿可在大门外对众开箱检书,以别嫌疑。去人身上搭包内亦要点验,勿曰不必娇激云云也。至祝。”仅从重光公家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在廉洁自律方面的要求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新城王氏家规的集大成者是王渔洋的著作《手镜》,其意是“随时捧在手里的一面镜子,时刻警示自己如何做人”,阐述了王渔洋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是王渔洋在长达45年的仕宦生涯中,对自己立身处世之本的总结,他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以同样的标尺要求家人。

王克明说,至八世祖刑部尚书渔洋公在《手镜》中“清、慎、勤”的为官理政五十条家训的提出,新城王氏家族勤政廉洁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们家族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每一个新城王氏族人应当倍加珍惜,弘扬传承。”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新城王氏家族的家训、家风依然传承至今,成为王氏子孙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新闻推荐

绿意萌动满城春 又是一年“3·12”,看看绿色淄博又有哪些地方要变绿变美

年内全市将完成生态修复3000亩、荒山绿化3万亩、经济林2万亩、道路绿化230公里……今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这样一组数据,对于淄博市民来说无疑是欣喜与期待的。昨日,记者自市林业局获悉,今年淄...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