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桓台:“民间剧团”唱响主旋律

淄博日报 2017-11-24 09:21 大字

□实习记者潘玉通讯员于涛

“学习党的十九大,群众振奋激情扬;中华民族复兴梦,美好生活新航向……”

11月13日,在桓台县田庄镇宗王村文化大院里,宗王村艺术团的演员正在舞台上激情地表演快板书。“作为一名基层文艺爱好者,用通俗的语言,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种方式最受群众欢迎。”演员王道金感慨道。

如今,在桓台县有40多家民间剧团活跃在街道乡村,不仅“唱火”了农村文化市场,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传播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了乡风文明,成为一支唱响主旋律的生力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1月20日晚田庄镇于铺村有演出活动,记者赶到时尽管离开演还有一个多小时,但观众早已聚集在文化广场上,听说外村几百人也从十几里地外赶过来观看演出,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悠扬的吕剧唱腔和剧情的不断深入,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民间剧团之所以活跃,关键是拥有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和桓台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土壤。”华英吕剧团团长李刚说。

令人欣喜的是,在桓台民间剧团中还有专门的曲艺团队《桓笑曲艺团》。这个本土曲艺团旨在传承传统曲艺,推广地方文化、培养曲艺观众,并结合时尚元素,迎合社会潮流。曲艺团一成立便活跃在桓台的城乡街道,说、学、逗、唱引人捧腹大笑,机智幽默的语言博得阵阵掌声。为填补起桓台县的曲艺空白,让传统曲艺在古齐大地生根发芽,共同的爱好,把“70后”、“80后”、“90后”和“00后”年轻人聚在一起,穿上大褂,蹬上布鞋,说起了相声,台上谈笑风生,台下好评如潮。不管是百姓大舞台,还是各地惠民演出,都有这群身穿大褂的年轻人的身影,桓笑曲艺团每年演出达百余场。

截至目前,全县具有固定规模的民间剧团40多家,其中吕剧团30多家,京剧团20多家。比较有影响的华英吕剧团、百灵艺术团、少海吕剧团、锦凤吕剧团、京剧之友艺术团、春之韵艺术团等剧团每年演出少则几十场,多的近300场,已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桓台县民间剧团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高涨,为文化演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另一方面与桓台县文化部门的引导、扶持分不开。”桓台县“百姓大舞台”项目负责人刘艳东说。

为更好地促进民间剧团繁荣发展,桓台县文化出版局确定了“引导、服务、支持”的方针,将民间剧团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加强演职人员业务培训频度,帮助剧团提高演出水平,要求剧团的演出剧目推陈出新,鼓励创新剧目,打造精品力作。

百姓有需要,政府来帮助。近年来,桓台县文化出版局还为几十家优秀的民间剧团配备了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并计划用5年时间为更多的民间剧团更新配备演出器材,并落实“百姓看戏,政府买单”的政策,每年采购民间剧团演出剧目300余场下乡演出,即民间剧团为群众每演出一场,县级财政就补贴一场。从2016年至今,县文化馆下属的六家剧团已下乡演出200余场,一改过去“找米下锅”为现在的“政府买单”,极大缓解了民间剧团的生存压力。

演戏难,编剧更难。桓台县文化部门对民间剧团倾力提供创作、排演上的帮助。县文化馆为各民间剧团免费为各剧团提供新创作的小戏、小品等剧本,尽最大可能地提供谱曲、排演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使剧团排演新节目省心、省钱、省力。近几年来,由桓台县文化馆创编、各民间剧团排演的十余个小戏亮相淄博剧院,在全市新创作小戏调演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如今在桓台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年连成串,天天不断线,百姓大舞台红遍街道乡村,民间剧团带活群众文化,群众的参与热情也得到激发。”索镇中心文艺团队负责人王晓燕说。

新闻推荐

桓台: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本报讯今年以来,桓台县提出了打造务实、高效、便民、快捷的放管服改革一站式服务理念,在“减权放权”上动真碰硬,在放管结合上真抓实干,在优化服务上谋求创新,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在“清单化...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