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爱琴:传承五音戏是一种使命

淄博日报 2017-08-11 10:58 大字

□本报记者宓家峰

立秋节气的淄博,溽热笼罩全城。

在银泰城的淄博市文化馆小百花艺术团训练基地,五音戏市级传承人刘爱琴正在指导弟子们练习《王小赶脚》。

“这个手势动作,要在这个高度停一下……是这样……”刘爱琴在弟子白书萌的身边站定,用右手捏住她的左手,用力将她的肘关节抬高。“眼神要从左到右慢慢跟着手指走,不是猛地转过去……”汗水从刘爱琴的脸颊滚落下来,击打在地板上碎掉了,形成了一个汗渍圆点。

“瞪起眼来,眼神要往右手指的方向看,左手不能动。唱到这里,孩子们注意了,你们的眼光一定要看着台下的观众,这样才能表现戏曲的情景交融的场景。”

8月25日,“百姓戏曲大舞台”将在淄博剧院上演最新一期的节目。这台晚会的主力演员阵容,就是来自小百花艺术团的团员们,最大的20岁,最小的3岁半。这其中还包括已经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学校等专业院校的“老”学员,他们将利用暑假期间返回淄博参演。这台演出将在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为现场观众奉上20个精彩节目,其中五音戏的经典名段——《王小赶脚》、《拐磨子》、《赵美蓉观灯》将是主打,此外,聊斋俚曲、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山东吕剧等经典名段也一并亮相。

“孩子们要珍惜这次机会,争取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让观众满意,更为淄博五音戏的形象和宣传做出你们每个人的贡献。”

……

年过六旬,国家一级演员刘爱琴对于“传承”五音戏这件事情上,总是一丝不苟。“我想通过传承,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少儿喜欢学习咱们家乡的五音戏。”

传承也要看成绩

2016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小梅花荟萃暨首届“小梅花集体节目荟萃”,刘爱琴和“小百花艺术团”用一出新编少儿版的五音戏《赵美蓉观灯》一举摘得了传承类“最佳集体节目”大奖。这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个获奖集体“节目”。参加这次“荟萃”的由来自全国,经过层层选拔出的28个剧种。

此前,在2013年,刘爱琴弟子中两位年仅10岁的小姑娘寇佳琦和张郁晨,凭借五音戏《王小赶脚》一举摘得“第十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小梅花”奖。这次成功,也为五音戏在青少年一代中的传承和发展打造了一个样板。两次摘得“小梅花”奖,一时间成为淄博戏曲界的一件大事,更被传为美谈。

五音戏不同于其他戏种,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好的五音戏演员并不一定会是一位好的传承者,而刘爱琴却做到了。

成绩的取得极大鼓舞了刘爱琴,她牵头成立了“小百花艺术团”,至今已数次登上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舞台。还有几位跟她学习五音戏的孩子,将五音戏作为专业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学校等重点专业院校。

谈及这些成绩,记者眼前的刘爱琴很激动。她对记者说,2016年淄博市优秀群文作品汇报演出上,刚刚斩获“二度梅”的“小百花艺术团”孩子们携《赵美容观灯》再次登上舞台,主持人话音未落,淄博剧院内已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节目结束后亦经久不息。“那一刻,我真的哭了,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们的付出也到了回报。演出结束已是晚上九点多,当时我和丈夫兴奋地跑到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巩武威家中,分享那一刻无以言表的喜悦心情。”“那种发自心底的幸福,那种获得观众肯定,比她自己获得了梅花奖还要情深意浓。”巩武威如是评价,这也许是对一位五音戏传承人无私付出与守望的最好诠释。

传承是对梦想的承诺

“我从小就爱唱戏,这前半生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工作有机联系起来,我真得很感激了。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和淄博地方特色剧种的代代相传,我甘愿奉献‘余热\’。”

采访期间,已经61岁的刘爱琴,一直“风风火火”——左转右走,前演后导,忙得不亦乐乎!而在场学习的孩子们也是全身心投入,没有半点的马虎。看着孩子们越来越有板有眼的身段、手型和唱功,刘爱琴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展现在脸上。

谈及自己的五音戏历程,刘爱琴难掩激动之情。1975年,她考入淄博市五音戏剧院,3年后剧团首排五音戏3个优秀传统剧目《王小赶脚》《拐磨子》《亲家婆顶嘴》,她饰演《王小赶脚》的男主角“王小”。

“上世纪50年代初,‘五音泰斗\’邓洪山(艺名“鲜樱桃”)饰演‘二姑娘\’,与其饰演‘王小\’的女儿邓秀珠合作演出的《王小赶脚》深入人心,两人的反串一直被五音戏爱好者们视为经典。”刘爱琴告诉记者,那时候“鲜樱桃”就住在她家楼下,为了演好“王小”,她就天天跑去请他给自己说戏。同时,还跟着弟弟学习男孩子的动作和神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9年淄博市专业剧团比武大赛中,刘爱琴凭借“王小”的精彩演出荣获中青年演员一等奖。

1985年,刘爱琴正式拜入“鲜樱桃”门下,并与恩师合作完成《王小赶脚》。细细算来至今她已先后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6位扮演“二姑娘”的演员合作过,也成为后来业界公认的“王小”经典演绎者。

刘爱琴表示,如今回忆起来,正是恩师的口传身授,让她对五音戏更加痴迷,助她在青年时代牢牢打下了基本功。除了“唱念做打”基本功,对人物角色内心的刻画也是必不可少的。她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演活人物。”刘爱琴一直这样鞭策自己。在她31年的职业生涯中,生、旦、净、末、丑凡是可以演的她都一一尝试。《杨三姐告状》中贴近本色出演的小姑娘“杨三姐”,《费姐》中的“费姐”,《血冤》中的“刘翠娥”,《墙头记》中的“二乖妻”,《新人骏马》中的“赵小莲”,《换魂记》中的“林宝”,《法魂》中的“张丰华”……她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行当的角色,受到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梦想而热爱,因热爱而执著传承,在传承中收获幸福与快乐。”刘爱琴的丈夫如此评价自己的妻子。

传承不计名利

“从50岁离岗到现在,我就一直在传承五音戏的路上前行,不计名利得失,更不后悔。”2006年,刘爱琴从自己热爱的岗位退休,但早已把五音戏当成终生事业的她却并未放弃那份执著与热爱。她开始探索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

“戏曲,尤其是稀有地方剧种的发展,现在只有靠传承,尤其是培养少年儿童五音戏的‘人口规模\’”。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为她打开了传承五音戏艺术的一扇窗。“那时候我还担任聊斋俚曲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去朋友的培训班教表演只是每周一节课,就在短暂的教学中,一个极具表演天分的小姑娘进入了我的视线。”刘爱琴说,那个小姑娘就是当时只有5岁的寇佳琦,也就是后来“小梅花”奖的获得者之一。

从寇佳琦的身上发现孩子们对五音戏的喜欢和热爱,让刘爱琴倍受鼓舞,她当即又在舞蹈班的孩子中挑选了一个男孩,为两个孩子排演了经典五音戏《拐磨子》,仅仅10节课的练习,就登上了淄博电视台少儿春晚的舞台。2010年,又被选入中央电视台“金龟子陪你过大年”节目,在大年初一的黄金时段播出。

“孩子的热爱也带动了家长,过去并不被熟知的五音戏,一时间竟传播开来,有不少孩子主动找来要跟我学习五音戏。”刘爱琴说,人们对淄博独有剧种五音戏的关注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再一次坚定了她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2011年,刘爱琴的五音戏课堂首次走进了小学校园。“那一年,桓台实验小学要开设特色课堂,在剧团老艺术家们的推荐下,我带着五音戏走上了课堂。”刘爱琴告诉记者,教学的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要让这门传统艺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必须真正吸引他们。于是,刘爱琴开始探索通过一颦一笑、新颖的唱腔、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夸张的动作来展现戏曲表演,让课堂活起来,她独创的“发声训练操”、“掌上组合”、“身训组合”等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

近年来,刘爱琴的五音戏课堂又走进了张店绿杉园小学、华侨城小学等,她带出的弟子更是多次参加市、省及全国的各类比赛并屡获佳绩。“普及五音戏在少儿群体中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刘爱琴这样说。

6月25日至26日,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淄博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大为一行5人到淄博视察文明校园建设情况。这次活动期间,华侨城小学是高新区唯一一所观摩学校,在领导们视察期间,由刘爱琴指导培训的华侨城小学五音戏特色课程及表演节目,受到了与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五音戏争得了荣誉。

小黑驴儿真爱人儿,蹦蹦哒哒的真有趣儿,俏俏利利的四条腿儿,雪里站的粉白蹄儿,……

六月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俺婆家住在了二十里堡,俺娘家住在了张家湾……

“小百花艺术团”的两位孩子娴熟地将传统五音戏经典剧目《王小赶脚》完美呈现时,采访也即将结束。记者仿佛看到刘爱琴和她的学员们正在五音戏的大舞台上“唱念做打”,将淄博五音戏代代传承,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刘爱琴在指导孩子们排练

新闻推荐

桓台:创城“一盘棋” 文明“不打烊”

“您好!请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通行。”8月2日,在桓台县城区各主要路口,志愿工作人员身披绶带、手执旗帜,正在纠正过往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同一天,桓台县创城办暗访督查组来到商品批发城实地检查,对...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