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解困记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盘活内部资源激发创效活力纪实

大众日报 2019-06-13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徐永国

本报通讯员于佳张玉

到一线去,还是留在机关?36岁这年,王刚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有过犹豫,也有过迷茫,但在经历了艰难的转岗过程后,他发现,走出舒适区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全新的天地。

拒绝的邀请

几个月前,渤海钻井总公司50778钻井队员工王刚,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

“邀请”来自距离钻井队所在地重庆市近2000公里外的东营。电话是同事打来的,说公司机关宣传岗位缺人,目前正在面向全公司招聘,问他愿不愿意再回去干宣传工作。

在此之前,王刚曾在公司党委宣传科干过六七年宣传干事,2018年8月份,他从机关来到现在的钻井队工作,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前不久还刚刚聘上队里的电器工程师,负责队上各种电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与刚来时陌生的一切相比,现在的他显然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环境,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面对这次“邀请”,王刚没有丝毫犹豫就婉言拒绝了。他觉得现在的工作更吸引他,因为这里不仅能学到很多技能,还有每个月更可观的收入。

6月3日上午,在高青县的一个井场上,井下试油测试大队27队员工牟海平已经大汗淋漓地忙碌了半天。

虽然与王刚并不相识,但几乎也是在去年的同一时间,44岁的他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岗位,从胜利井下作业公司施工准备队后勤来到这里。

他所在的队负责高青、临盘等东营周边的油井施工任务。因为要忙于施工前后的各种准备和搬迁,经常一站就是一天,有时脚上会磨掉好几层皮。

来到这里不到一年,牟海平的脚上已经磨出四个肉刺,每当久站或走路时间一长,脚就会感到生疼。但是想想每月高出过去好几倍的收入,他觉得再累也值。

离开熟悉的环境对王刚和牟海平来说,改变的不只是从“白领”到“蓝领”的身份,还有每天“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习惯。

失衡的用工比例

一成不变的生活曾让王刚厌倦过机关工作,也产生过去一线的念想,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

2018年上半年,他所在的渤海钻井总公司动员机关后勤人员去一线。那段时间,无论是开会还是唠家常,这个话题都弥漫了整个空间。

在另一边,一场关于员工转岗一线事迹报告会也来到牟海平当时所在的队上。在这场报告会上,他认识了“80后”先进典型胡尊敬,被他从机关到一线的转岗事迹深深打动。

此时他们并不清楚,渤海钻井总公司和井下作业公司所属的胜利石油工程板块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随着油价逐渐回升,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主营业务开始复苏。可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带来一个问题,活来了,没人干。以渤海钻井总公司为例,一线人员最高峰曾达到600余人,最少的时候只剩140人。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处组织编制科科长侯哲介绍,这个现象一方面与劳动力自然减退有关,更主要的是此前的低油价导致很多队伍和人员离开一线岗位。

一时间,一线人员短缺给工程公司下属的16家单位带来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一边庞大臃肿的机关后勤。据了解,工程公司现有人员总数2万余人,机关后勤加上辅助业务人数,在最高峰时曾占到用工总量的五成以上。

面对两边人员比例的严重失衡,更让侯哲感到头疼的,是公司每年还要支付大量的外雇人员成本。在他看来,一线才是公司发展的效益之源,队伍人数应该保持在一定规模才行。而当前出现的“一线车头轻,机关后勤重”的现象确实不利于公司发展,必须盘活内部资源、发挥人的潜力才行。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在内部面向机关后勤、辅助业务以及在外劳务输出的队伍招募一线人员。和很多不认识的人一起,王刚和牟海平离开熟悉的岗位,报名去了一线。

从“没人去”到“香饽饽”

“体力上能适应么?”“会不会很危险?”“去一线会不会低人一等?”……即使在心里设想过无数遍,真正要选择的时候,王刚还是纠结了很久。

特别是刚到重庆的头一两个月,他觉得自己与队上的氛围格格不入。看着这个从机关来的“另类”,队上的同事也曾疑惑地说,估计是来体验生活的,过几天就回去了。

牟海平的情绪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工作量加上对妻儿的思念,让他变得暴躁。起初的一个月,他还与人发生过争吵。

不过,这些焦虑与不安在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之后就不见了。牟海平和王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收入比过去高出两到四倍。更让王刚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聘上队里的电器工程师。他这才意识到,一线不是只有传说中的苦,这里还能给他的成长之路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在一线找到施展拳脚的舞台。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还从员工需求出发,帮助员工在一线找到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一线。远在黄河南岸工作的黄河钻井总公司员工边立鹏,就在离开机关后又一次找到自身价值。日常工作中,他利用自身所学帮助队上把党建、宣传以及形势任务教育等方面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在侯哲看来,一线和机关后勤人数之所以相差悬殊,关键问题在于没有人愿意走出舒适区。这个看似用工缺口的表象背后,根源还是人的思想问题,总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

“只有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一线工作的价值以及个人成长,才能真正把人吸引过来并且留住。”他说。

侯哲说,鼓励员工去一线,并不是说机关后勤不重要,而是任何岗位都需要科学优化达到均衡,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发展。

慢慢的,渤海钻井总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副经理刘业文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向发生了转变。以前都是他找员工做工作去一线,而现在是员工主动来找他报名。

随着人员逐渐向一线流动,机关后勤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人少了活多了,但是黄河钻井总公司人力资源科干事孙栋最大的体会,是工作效率提高了。

“如果不能胜任,即使定员定岗也依然会被淘汰,因为现在的岗位需要的不再是混日子的人,是能者上庸者下。”他说。

据了解,从2018年下半年截至今年一季度,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已有500余名员工从机关后勤转岗到一线,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侯哲说,相比工程公司用工总量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是这背后却释放出一个信号:员工正在向价值创造最多的岗位流动。

新闻推荐

高青县职业中专举行“青春五月”联欢会

晚报讯近日,高青县职业中专举行了以“筑梦新时代,奋斗正青春”为主题的联欢晚会。学生自编自演,晚会通过情景剧、小...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