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花开蝶来 淄博市科技局校城融合发展综述

淄博日报 2019-05-06 01:18 大字

田野间,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带动耕耘、播种,地头上,自走式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机正在作业;再看不远处,地面植保机械正按设定线路自动行驶,抬头望去,还有无人植保机空中盘旋……4月30日,在位于临淄区朱台镇淄博禾丰种业的育种试验田中,一场“生态无人农场技术与装备汇报演示会”震撼上演。现场模拟从耕种到植保再到收获全程无人化操作,令人叹为观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云平台、5G通信、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距离此处不远的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将在年内基本实现。

这个生态无人农场正是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所、单位合作,由淄博禾丰种业承担建设,是国家级智慧农业项目,总投资近亿元,将分级、分期、分步进行建设,以智能化、精准化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生态无人农场是淄博市大力实施校城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谓是硕果累累,从建设无人生态农场,到打造“大气环保地图”,再到校企共同创办丝绸文化创意中心,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让淄博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从2016年4月,淄博市与山东理工大学签署了《校城融合合作框架协议》算起,校城融合已经走了三载。从发展之初围绕构建环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圈,到如今在全国各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快速铺开,带动全国智力资源、技术成果向淄博市汇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带动老工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坚力量。

校城融合的“本土力量”

耀眼的红色建筑矗立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来往的车辆人群很容易就被这抹红色吸引了目光,这是12000平米的“大红炉”众创空间,是淄博市支持山东理工大学规划构建的环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圈,而山东理工大学也不负众望,三年来,成为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从校城融合发展之初,淄博就与山东理工大学成为了绝对盟友,三年来支持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152项,财政支持资金8886万元,撬动近50亿元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与山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从创新创业、产业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由此辐射开来,淄博市与其他驻淄高校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2018年起,淄博市支持各驻淄高校建设了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精细陶瓷等行业的淄博市公共实训基地,为淄博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人才支撑;支持建设了智能制造、大数据采集与应用、基因编辑与细胞应用研究、应用药学、区域大气环境监测、国际农产品交易、动漫创意产业、基础教育研究、陶瓷学院等16个研究应用型平台,全方位优化提升淄博市各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的层次和结构。

驻淄高校充分发挥人才、科研、学科优势,其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创新源和人才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依托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助力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教授牵头成立的淄博市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在临淄区设立500亩生态无人机植保农场,使淄博市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现代高效农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承担的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实现巨大的产业价值,目前已在淄博市建设自动化生产装置,将推动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市场推广。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与海润丝绸纺织公司开展的丝绸织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将有效提升丝绸产业智能化生产水平。

依托淄博发展研究院,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发展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机制研究”、“淄博市氢能产业发展研究”等10多项课题研究,齐鲁医药学院与博山区、山东金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药博览园建设项目,将在淄博市打造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和药学教科研基地,有助于淄博市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学文化。

依托人才优势,积极为淄博市培育各类人才团队。2016年——2018年共引进博士人才162名,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为淄博市各产业领域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骨干支持,也带动了一批本土人才快速成长。

校城融合引来“凤凰”

校城融合的发展,为淄博市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高校感受到了淄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勃勃生机,纷纷向淄博市抛来了“橄榄枝”。

从去年开始,淄博市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市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启了加速发展模式。

“走出去”拓宽招才引智渠道。2018年,淄博市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科技周活动,中科院兰化所的刘为民院士在活动中,分别与淄博市东岳集团、惠华石油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今年已经着手启动在淄博市建立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研究所。

这只是淄博市“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强大院大校大所精准对接,每年到国内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举办专场科技周活动等方式,为淄博市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众多市外高校院所搭建了合作桥梁,建设了高层次创新交流平台,近三年共促成100余所市外高校院所在淄博市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涉及淄博市各产业领域骨干企业200余家。

“请进来”因地制宜促进合作。通过新材料技术论坛等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淄博市实地交流,为淄博市产业经济发展号准脉,通过邀请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高校院所在淄博市建立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平台,搭建起新技术新成果涌入淄博市的桥梁。

截至目前,淄博市已累计建有院士工作站92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9家,有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19家高校院所在淄博市设立了各领域产业研究院,助推淄博市产业升级、技术革新。

2018年,引进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甄崇礼教授在淄博市创办公司,开展新型工业微波干燥和纳米自组织保护涂层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落地。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淄博市建立了便携式移动源污染排放测试研究院和项目转化基地。青岛科技大学在淄博市建立了鲁中安全环保研究院,已有多项技术成果在淄博市转化落地,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在淄博市建立研究生院的工作。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也即将前来淄博市进一步对接洽谈,并与市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校城融合 未来可期

对于“校城融合”的未来,淄博市将如何规划发展?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下一步,将推进一流大学、优质院校建设。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进一流大学、优质院校和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聚焦项目落地实施。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定期跟进项目情况;突出过程监管,强化项目调度管理和考核验收,重点做好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地见效,实现以财政资金的“小投入”,撬动科技创新的“大投入”,换来经济发展的“大收益”。

另外,还将创造优质招才用才环境,目前,淄博市正与山东理工大学筹划建立淄博高新技术企业联谊会和清华大学淄博校友联谊会,以此为平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立足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发展实际,推广“编制在高校、人才在企业”的柔性招才引智机制。

拓展校城融合发展空间,鼓励各区县立足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与驻淄高校开展各富特色的新型合作。推进博山区、高青县、淄川区、周村区加快与驻淄高校共建人工智能、汽车零部件、化工、医药、家居、环保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山东理工大学——山东重山集团氟化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模式,加快校企共建科研平台,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探索校企合作研发新模式。联合张店区、经济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齐创大厦、大学科技园、淄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化、生态化的创业创新中心。

3月13日,市委书记周连华来到市科技局调研校城融合发展工作。他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双向融合,推动校城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淄博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少年初长成,未来有可期。随着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的越加成熟,科技创新将不断结出硕果。

新闻推荐

高城学区中心小学 抽测经典古诗词背诵

晚报讯“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高青县高城学区中心小学倡导孩子们走进经典诗文,让他们诵读、理解、欣赏...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