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你揭秘踹鼓张村消失的 踹鼓手艺

淄博晚报 2018-03-20 10:42 大字

匠人用铜钉沿边钉紧鼓皮人立于鼓面上连续踩踏制弧形板材

在高青县经济开发区有个村子叫踹鼓张。这个村子因踹鼓(制鼓)闻名,据考,明洪武年间张姓祖人由河北迁入高青地,取名踹鼓张。据村里年长者回忆,晚清时期这里仍有人以制鼓为生,后慢慢失传。

踹鼓是制鼓的关键工序之一,即站立鼓面借身体重量踩踏鼓皮,使其张紧。为探访踹鼓手艺,近日记者跨过黄河到惠民县踩鼓刘村采访。踹鼓张与踩鼓刘直线距离10公里左右,在黄河没有改道之前相隔并不远。而踹与踩字义相通,只是地域的叫法或者是现代人在书写上有差异,在黄河滩区当地人发音为“踹”。

一面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首先精选上乘桑木,或椿木、樗木、槐木,锯成木板,后用专用圆尺划线开料挖弧,制成弧形板材,把弧形板材码放在砖制坑洞里,隔层反向摆放,棉被覆盖,点燃锯末烘烤数日。”踩鼓刘村制鼓匠人刘春伟介绍说,备料、烘烤后,便是造型,根据鼓面大小放入固定尺寸的圆形模型中粘合定型,形成鼓腔,外用净刨刨光,平口。隔日上两道铁箍加固鼓腔,上拉环。

鼓面也是采用上好黄牛皮。将生牛皮浸泡后,撒上沙土,用木板将脂肪、烂肉搓掉,再用刀刮净牛毛,这称作开皮。如果当时不用,制鼓人会把牛皮撒盐晾干贮存,等再用时清水浸泡后使用。踹鼓前,把处理好的牛皮剪成大于鼓面10多厘米的圆形,沿外圈打孔,覆盖在鼓腔上面,用绳索连接牛皮鼓面与特制鼓架,扎紧。

踹鼓,特制鼓架下为千斤顶,上面是一个木质托盘,鼓腔位于鼓皮与鼓架中间。人立于鼓面上连续踩踏,待鼓皮松弛后用千斤顶顶紧;然后再用木槌沿鼓面外圈向下锤击牵引,使更加紧实。如此反复踩踏、牵引、顶紧三次,即可完成覆面。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鼓腔的内部还有一个秘密,匠人们称之为“鼓胆”,是一根钢丝制成的螺旋状的芯。一般这是不让人看到的。鼓的声音大小,是否共鸣,鼓胆起到一定作用。

当鼓面覆好后,匠人要用手感听声音,等到了火候,再用铜钉沿边钉紧鼓皮;一来起到固定作用,二来还能装饰外观。很难想象钉完一面大鼓要用600到900个铜钉,而这需要匠人们一锤锤的钉紧,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最后便是装饰,一般都是刷清漆,也有的刷红漆,根据需要还可印字。至此一面鼓就制成收工,无论是书鼓、堂鼓、手鼓、腰鼓、战鼓、抬鼓,都离不开这繁杂的工艺。

600多年前,祖先靠踹鼓手艺创立了踹鼓张村,延续古老踹鼓技艺至清晚期。而今,踹鼓手艺消失,踹鼓张的村名也将随着乡村振兴、合村并居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踹鼓手艺一样成为记忆。(图/文晚报记者孙媛通讯员张维堂)

新闻推荐

高青新增74辆新能源智慧公交车,力争6月实现全县覆盖 月底前高青县城公交免费乘坐

3月19日上午,高青县新能源智慧公交车投入运营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从过去的间隔近20分钟一班,到5分钟一班,74辆新能源智慧公交车即将带给高青县37万市民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记者获悉,即日起至3月...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