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掖:戈壁苏杭胜三分!

鑫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没到过张掖之前,听说“半城芦苇半城塔”,心里很是犯嘀咕。

一般人印象中,河西到处都是戈壁沙漠,哪里来的“塔影河声”?

我打死也不信!网上一搜,居然大喜过望。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张掖又称甘州,位于甘肃西北部,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

塞上江南、湿地之城、清凉之都、戈壁水乡,我没有想到,张掖居然是这样一处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蓝天、白云、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相映成趣,林海、草地、湖泊、碧水、佛塔、禅院比比皆是。据说,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痴情于此,一住就是10年。

由于20多年来一直研究“绿色文化”的缘故,自然地理和生态演化一直是自己业余最最关注的课题之一。所以,在河西走廊,果真能够见到如此美景,当然会让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巧的是,苏杭有的柳浪风荷,张掖有;苏杭有的亭台楼阁,张掖也有。苏杭有丝绸,张掖就有丝绸之路;杭州有灵隐寺,张掖有大佛寺……

可是,张掖有的,苏杭却不一定有。张掖有军马场,苏杭没有;张掖有大漠孤烟,苏杭没有;张掖有的雪山牧场,苏杭没有;张掖有的丹霞戈壁,苏杭也没有谁都知道,蚕丝生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丝绸的输出和缫丝技术的西传,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古丝绸之路源于汉武帝时期,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中原通西域的路线。后来这条路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和中亚、西亚诸国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由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再继续西行,前往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

史料记载:西魏(535-556年)时期,西域各国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张掖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国际贸易城市。隋代(581-618年),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此后,张掖贸易日益繁荣,由中西贸易的中转站,逐步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在焉支山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召开万国博览会,史称“国博故里”。试想,一个短暂的王朝,一个“荒淫”的皇帝,却开创了一项项伟大的事业:开科举、开凿大运河、开万国博览会……

这是怎样的矛盾啊?

也许人生,本来就充满矛盾!

还有,数次南巡的隋炀帝,为什么不在苏杭召开万国博览会,而选择在张掖呢?

走进张掖,答案自知。

今天的张掖,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最能够代表张掖的,当然是大佛寺景区。在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分九层,高32.8米的隋代万寿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

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33.37米。市博物馆馆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经。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与佛国的“静”相比,山丹军马场的“动”更加扣人心弦。

这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

横贯东西的祁连山,既是甘肃、青海两省的界山,又是蕴涵甘肃河西丝路谷地湿润气候的天然屏障。每年7-8月间,沿国道227线一带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山丹军马场和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百万亩油菜花一望无垠,构成一幅金辉飘香的诗意画卷。

山丹军马场就在祁连山深处,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

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

当然,如今的“宝马”、“良驹”,已经换成了更加舒适、快捷的各类交通工具,军马的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我觉得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位于山丹县境内的焉支山,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地势险要。夏秋之际,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是理想的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的绝句。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到张掖并没有机会去山丹,只是匆匆路过丹霞地貌。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大西北的“张家界”之称。

我后来才知道,张掖丹霞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可在当时,当我置身山巅,放眼四望,我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

火海、刀山、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

形态各异、层级错落、色彩班斓、气势磅礴!

也许大自然总要以其鬼斧神工,向人类展示自己的博大精深,因为人类在自然面前,常常犯一些超低级的错误。

读懂大自然,也许并不容易。但我觉得,大自然并不是一部天书!

离开张掖前,我翻阅了一些资料。资料显示:张掖市下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六个县区;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总面积40874平方千米。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总人口131万人。其中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裕固族民族风情独特,是张掖市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张掖位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张掖还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销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煤、石膏、粘土、砖石、铜、铁、锌、钨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1998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

这真是“戈壁苏杭胜三分”了!

新闻推荐

再次批捕两名责任人

兰州晚报讯(记者许沛洁)昨日记者获悉,酒钢集团西沟矿矿长刘某等二人被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加上此前被批准逮捕的9人,至此酒钢集团西沟矿“8·”重大火灾事故,已有名相关责任...

肃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