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肃南“双联”行动纪实

张掖日报 2012-08-15 14:43 大字

[摘要]——肃南“双联”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梁生红

最偏远的山村,有干部驻守;最普通的百姓,有干部联系;最贫困的群众,有干部帮扶;最头疼的问题,有干部包办。仲夏七月,穿行在肃南草原,在乡镇村社、在困难人家、在偏远牧业点、在拆迁现场……都能看到各级干部扑下身子,解民忧、办实事的身影。

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

县上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县委书记李宏伟、县长高林俊纷纷深入到自己的联系村和所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吃牧家饭、拉家常话、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在炕头分析贫困原因,在棚圈商讨脱贫办法。该县珠龙关、陶丰、杨哥、德合隆等村是全县最边缘的纯牧业村由于山陡壑深,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欠账多,社会事业发展滞

后。这几个村成了书记、县长最牵挂的地方。经常深入这几个偏远村访贫问苦,解决群众棘手的实际困难。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该县各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响亮口号。全县28名县级领导按照每人联系2个村、3户农牧户,127个部门单位和1982名干部职工参与双联行动,与联系对象面对面交流对接,制定帮扶计划104份,发放干群连心卡1362份,实现了联系乡村的全覆盖。并从农、林、水、牧部门抽调101名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全县101个行政村、101个村级畜禽防疫员、66个专业合作社、30个农牧民科技指导员、605户种养大户,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全面开展农牧科技指导服务工作。一条条建议,汇集了民智;一本本日记,饱含了深情;一场场探讨,打开了思想阀门;一份份报告,孕育着发展良策。

把群众当成亲人,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

该县大河乡西岔河村一排松草原的65户牧户吃水要到十几公里路外拉水,生产生活极大不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帮扶单位协调下,投资144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年过七旬的郎立国老人高兴地说“政府花这么多钱给咱修渠引水,以后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没有通电前,我们只能过着放羊、放牛单调的游牧生活。通电后,不仅可以看上电视,还能用上家用电器”。在皇城镇西城村生活了40多年的安红梅和其他12户牧民家6月份接通了电网,从此告别无电生活,开始过上“电力十足”的好日子。

只有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才会真正赢得群众的支

持和信任。联系干部纷纷深入到自己的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基层民情民意,同农牧民心贴心探讨,共谋增收致富的思路措施。康乐乡开展的“六民”走访活动,大河乡创立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村户联系”工作模式,祁丰乡开展的“四送四帮”活动,马蹄乡探索的“六提升”工作措施,县法院设立的每年6万元以上的帮扶基金等,都对“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据统计,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县各部门、单位干部共为联系户购置农资折合资金460万元,为贫困户联系贷款1230万元,捐助现金48.6万元;为帮扶村联系安排项目217个,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选编》等宣传资料2万多份,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145场次,培训群众7000多人次,解决遗留及突出存在的问题340件。

新闻推荐

康乐乡“六五”普法工作形式多样

肃南讯今年,肃南县康乐乡通过内外借力方式,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普法氛围。 该乡从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计生站、中心卫生院、妇联等10多个单位抽调30余名普法志愿者组成5个普法宣传队,扎...

肃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肃南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