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倾力打造“第一车间”建立 110 万亩原粮基地
为实现“四个翻番”提供强有力原粮产能支撑——
沁县汾酒高粱基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藻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藻 山西报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让世人熟知了杏花村汾酒的清香芬芳。汾酒何以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10月8日至10日,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基地行”活动在山西举行。本报记者应邀来到杏花村,深入汾酒酿造车间、自动化灌装车间、沁县原粮基地采访。
金秋十月,山西沁县一望无际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微风吹过,高粱沙沙作响,穗子低头摇晃,枣红色的衣壳、珍珠白的籽粒,在阳光下晶莹闪烁,穗状如烟花绽放,让人赏心悦目。
“这里是汾酒绿色原粮基地,也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更是汾酒全产业链布局的开端。”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告诉记者,一颗高粱谷粒,从田间原生态进厂到一瓶汾酒产品入市,要历经36个大环节监控、183个质量控制点检测,满足2182个既定标准。“我们从源头开始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控原粮品质,确保让消费者喝到‘最干净、最卫生’的绿色汾酒,展示清香汾酒顶级的匠心品质,引领白酒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据了解,像这样的原粮基地只是其中之一。早在2009年,汾酒就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10多年来,汾酒以“从田间到餐桌”为思路,以绿色品质、低碳循环、助农增收为核心,逐步在山西汾阳、孝义、沁县,吉林松原、榆树,内蒙古突泉、河套,甘肃山丹、永登,河北张家口等地建立了种植面积约110万亩的优质原粮基地,为原酒产能、酒类收入、酒类利润、上市公司市值实现“四个翻番”提供了强有力的原粮产能支撑。
近年来,汾酒以“有机、绿色、生态、循环”为理念,以“构建酿酒生产全产业链”为目标,以白酒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按照前向后向一体化和“从田间到餐桌”的发展思路,依托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通过汾酒投资的沁县肉牛养殖场,把酿酒酒糟和沁县汾酒高粱种植基地结合起来,推动完善“高粱酿酒—酒糟养牛—牛粪肥料化还田—高粱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在两天时间里,媒体采风团走进了汾酒酿造车间、汾酒博物馆,展开了一场“由一粒种到一抹清香”的奇幻之旅,深入了解汾酒集团在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等方面的努力,从源头上体验汾酒之品、感受汾酒之名、感悟汾酒之道,共同探索清香汾酒、文化汾酒、绿色汾酒的密码。
由于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山西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当地不少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活动举办期间,李秋喜表示,汾酒已于10月8日向山西省红十字会捐赠3000万元,用于山西近日以来的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竭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战胜困难、恢复生产生活;并承诺对此次受灾的高粱基地种植户进行对接,汾酒将最大限度地助力抗灾救灾,切实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新闻推荐
山丹讯今年,山丹县结合县域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工作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实际,将县...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