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焉支山

兰州晚报 2020-09-29 09:27 大字

焉支山不仅是山丹的骄傲,在中国也有着很大的名气。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又称胭脂山、大黄山等。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自古以来,焉支山水草丰茂,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焉支山的最早记载就与匈奴有关。此外,焉支山还见证了隋炀帝出巡,受到了唐玄宗的诏封,得到了李白、王维等众多诗人们的尽情讴歌。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骑兵1万,与浑邪王战于焉支山,霍去病大获全胜,俘获浑邪王太子和相国、都尉、休屠王等。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时至今日,焉支山被称为“匈奴故地”“国博故里”,千百年以来,它以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屹立在陇原大地。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这是隋炀帝在此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描写了西巡河西的壮观场景和取得胜利后的豪迈情怀,成为千古名篇。公元609年,隋炀帝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使焉支山闻名天下。这首诗所描写的一派遥远荒凉、萧瑟孤寂、剑拔弩张、战火纷飞的场景,足以证明此地为咽喉要塞、兵家必争。目前,经过国内专家多方考证,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已成为“世界博览会”的起源,即“世博会”起源于焉支山,因此焉支山有了“国博故里”“世博圣地”之称。

焉支山称著于中国历史,也得益于历代名家秉笔赞颂。李白、岑参、王维、韦应物都曾慷慨歌吟。如李白的《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颊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几乎家喻户晓。焉支山中水草丰美,自古为天然优良牧场,是主要水源涵养林地,从南至北有大马营滩、黄草滩、于定滩、花草滩、青羊口滩和绣花庙滩等。焉支山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山峰拔地而起,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绿荫浓郁,凉爽宜人。暖和的阳光、松软的滩地、嫩郁的青草、似锦的杂花,蜂飞蝶舞,鸟鸣虫吟,让人流连忘返。

□刘志宏

新闻推荐

打造张掖肉牛金字招牌

(接一版)科技赋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采用恒温饮水槽,确保牛饮用水22度恒温,给每头牛配备电子耳标,将其进场后的身体指标、采...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