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庄村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张掖日报 2018-03-20 18:15 大字

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依托城郊优势积极推行“三治”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小康示范村”,去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推行“三治”模式,全面加强村域治理

按照县委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社会治理模式的要求,村“两委”班子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成立领导小组,搭建了常态化开展“三治”工作的服务平台,组建了“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姓服务团”,参与商定处理村里的各项工作,强化群众自治主体地位,让群众自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真正让村上的事大家说了算、定了干,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性机制。“三治”工作开展以来,“百姓参政团”召开各类会议11场次,参议决策村办公场所建设、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硬化、低保认定等事项15项。“百姓服务团”开展各种服务17场次,帮办实事好事14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起,使广大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社会治理“由管到议”。

发挥主体作用,着力强化基础建设

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强化基层组织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一

类建设标准要求,投资150万元新建58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建立了郇庄区域化便民服务中心,计划设立银行业务、政策咨询、移动通讯、医疗报销、民政社保等代办服务窗口,“零距离”服务群众。同时,建立了郇庄区域化党建服务中心、区域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三治”模式办公室等。积极争取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改造312国道沿线两侧农户门面68户,维修人行道2000平方米,安置花池栅栏2.1公里,拓宽道路7.6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120盏。

做实党建引领,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建服务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行“党建+***”模式,在产业发展一线设立“党员承诺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先锋岗”,让党员在服务产业发展一线亮明身份、争当标兵。加大投资力度,今年计划投资420万元建设清泉镇***产业园,围绕“产+加+销”,新建钢架大棚118座,修建占地24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体日光温室1座,种植温室有机蔬菜220亩,配套建设占地1200平方米、贮存量500吨的气调库1座,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的直销市场1处,串联起生产、储藏、销售产业链条。产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开展“党支部领建一个产业、党员掌握一门技术,贫困户户均一座大棚,每家输出一个劳力”的“四个一”产业帮扶模式,让产业园23名党员与118户精准

扶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发展大棚种植等,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收入。同时,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1842万元在郇庄村政和园新建住宅楼2幢,总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修建住宅118套,可解决全镇***户118户、319人的住房问题。

丰富服务载体,不断壮大富民产业

充分挖掘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沿路经济,推行设施农业、劳务产业、草畜产业、服务产业“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依托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投资360多万元,修建高标准设施大棚130座、观光农业采摘园1个。扶持致富能人投资100万元,对陈年垃圾台进行清理改造,建成垂钓园1800平方米,栽植生态经济林80亩,新建杏花村生态休闲园,与山丹县植物园无缝对接,形成了植物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园“四园并进”一条龙发展。依托荒滩草原和“大洼”草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舍饲养殖,培育养羊大户25户。就近就地发展劳务产业,年输转劳动力6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2400多万元。通过产业培育、盘活存量土地投资物业建设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积累达300万元。 (清泉宣)

新闻推荐

张掖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一体化试点示范成功 亩均节水量在120至300立方米之间

亩均节水量在120至300立方米之间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