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转型发展开新篇
山丹:转型发展开新篇
山丹县老军乡潘庄村移民点景色如画。(资料图)
山丹县大马营镇圈沟村贫困户正在查看香菇生长情况。本报通讯员翟继宗
山丹县建成设施延后红提葡萄大棚1500座,成为种植户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 本报通讯员 翟继宗
山丹县大马营镇城南村林下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为生态鸡添加辅食。该县大力发展生态鸡养殖产业,目前养殖数量已达到14万只左右。 本报通讯员 翟继宗
本报通讯员 胡秉珍
山丹县摒弃传统的资源观、片面的发展观和短视的投入观,从政策中找机遇,在创新中找办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处处凸显变化: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工业结构越来越优化,支柱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城市越来越靓丽,交通越来越便捷。
一
东乐滩、花草滩,昔日黄沙肆虐、茅草不生,如今机声隆隆、钢花四溅,一个个气派雄伟、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企业落地生根。这是山丹县充分利用闲置荒滩,规划发展工业经济带来的可喜变化。
山丹县重抓工业经济,制定出台《山丹县推进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实施方案》《山丹县企业直接融资奖励办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前三季度,19项重点工业项目扎实推进。投资4.5亿元的龙辉49.5兆瓦光伏发电、投资5亿元的花草滩原煤矿井建设等14个项目有序推进,投资30亿元的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投资4800万元的甘肃浦金1.2万吨钢结构生产线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并抢抓张掖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机遇,启动建设山丹创业创新大厦,以创新驱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山丹县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首位,建立项目快报、快审、快批的协调服务机制,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张掖国际物流园、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对重点建设项目划定时间表,倒排工期,科学调度,力促项目达到预期进度。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就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50项。与此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和重大项目,坚持地企联合招商、节会招商、产业招商,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5项,签约资金189.68亿元。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创新是破解发展的根本方法。”山丹县委书记刘晓云说。
二
深秋时节,在能人创业长廊内,由福建客商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的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上,车水马龙。这是山丹县培育产业、力促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山丹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创建河西地区优质种薯繁育示范县,建设马铃薯基地17万亩、啤酒大麦基地6万亩、油料基地8.7万亩,马铃薯、啤酒大麦、油菜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高原夏菜、中药材和食葵等生产基地。扶持发展食用菌、林果经济、油用牡丹等新型产业,全力打造张掖市食用菌产业核心基地。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河西地区集繁育、收购、育肥、销售为一体的商品肉羊生产基地,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10个,奶牛养牛小区1个。
山丹县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激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挥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办农业经营实体和家庭农场,支持种植农户、合作社以土地等资本入股组建农业企业。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6.9万亩,千亩以上的规模户达到42户,形成流转规模趋于稳定、流转大户增数扩量的格局。
三
“山丹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每天到县城新区散步的退休老干部郭兴圣感慨地说。其实,感慨的不仅是郭大爷,全县群众都有同感,随着一个个示范性重大项目的实施,山丹是一天一个样,每天都给人惊喜。漫步在山丹城市新区宽阔的大街上,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商住楼,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绿化小景展现眼前。
山丹县主动融入张掖构建“1+5”城市框架体系建设大局,先后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重点完善供水、集中供暖、天然气、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城市面积已近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1%。全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6%以内。在农村,通过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生态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9亿元,统一设置路边围栏327公里,建成垃圾倾倒转运点561处,购置垃圾箱1392个。9万农民用上清洁、方便的自来水。全县13个重点扶贫村都架设了路灯,全县45%的村庄用上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
新闻推荐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大力发展境外劳务输出 近两年甘肃省外派劳务人员达六万多人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境外劳务输出近两年甘肃省外派劳务人员达六万多人本报兰州讯(记者严存义)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3年至今,经全国外派企业选派的甘肃籍境外务工人员累计达6万多人,...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