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焉支山下的支教人
本报记者 张学明
一名柔弱的“80后”女大学生,毕业后,面对人生抉择的重要时刻,毅然放弃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机会,选择加入支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行列,扎根甘肃省山丹县,义务支教,用自己的青春点燃着乡村孩子的希望。她,就是支援西部计划志愿者周晓芳。
2009年7月,周晓芳随着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队伍,从老家山西来到山丹,还没来得及整理行装,她就接到通知:到焉支山下的陈户学校支教。
一踏进校门,简陋破旧的宿舍,呛鼻的煤烟,浑浊的饮用水……一切都与往日生活的大都市有天壤之别。每到周末,空旷的校园里只剩她一人,一到晚上,屋外狂风嘶鸣,山上猫头鹰号叫,令人毛骨悚然。
学校的老师都曾断言:“这个女娃子坚持不过一学期。”可是,周晓芳却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对于学美术专业的周晓芳来说,当得知这些山乡的孩子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老师辅导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用飞扬的画笔绘出自己童年的幻想!
为了尽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周晓芳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课堂上给孩子们欣赏。学生们刚开始学画时,她不急不躁,常会柔声细语地鼓励,孩子们慢慢进入了角色,周晓芳的课堂也一天天精彩起来。
紧接着,周晓芳决定在学校开设美术兴趣小组,义务辅导学生画画。
学校没有闲置的教室,只有一间放杂物的仓库,周晓芳清理干净后,起名“蓝天画室”,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画画。
有一个叫周丽萍的女孩,画画很有天赋,可是家里条件不好,没钱买画具。周晓芳知道后,为她买来全套的画具,重点培养。一年后,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周丽萍凭借美术特长考入山丹一中。发榜那天,周丽萍的父亲拿着出600元钱,满眼泪花地硬要塞给周晓芳,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我教孩子画画,不是为了挣钱,把钱用在孩子身上吧。”
在当好美术老师的同时,周晓芳也没有忘记自己“志愿者”的身份。陈户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在最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却成为没人关爱的“孤儿”。为此,她萌生一个想法:在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她的积极筹划下,“陈户留守儿童之家”正式成立,并设立“悄悄话”信箱。每天下午课外活动,“留守儿童之家”就挤满了孩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当孩子们有伤心事的时候,这里又成了“心理疏导室”。每周星期三晚8点,“留守儿童之家”是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围在周晓芳身边,她操作着电脑,连上视频,让孩子们与在远方打工的父母通话。
13岁的学生史莉家庭非常困难。当得知她要辍学时,周晓芳便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孩子缴纳学费,贴补生活费,近三年时间,在她的关心照顾下,史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开学那天,史莉眼噙泪花,紧紧地抱住了周晓芳。
去年,一个叫郭旭春的学生开学没来报名,周晓芳打听到他已赴新疆打工。她先是家访,做通了孩子父母的工作,然后又多次与郭旭春电话联系,并帮助他解决了学费。2011年,郭旭春考上了高中。毕业时,他声泪俱下地说:“没有周老师,我早已是一个打工仔,哪能有高中上啊!”
2010年暑假,周晓芳回了一趟山西老家。妈妈哭着说:“孩子,你这次回来,就别再去了,你一个人在那边我们不放心呀。”而此时,周晓芳收到了孩子们从千里之外寄来的贺卡,一股暖流涌进她的心田。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扎根西部,坚守山丹!
2011年7月,正值山丹县实行乡镇学校撤点并校,周晓芳被分配到山丹县育才中学,她续签了三年支教合同,并在业余时间到山丹县蓝天艺术学校义务代课。今年,周晓芳参加全省万名大学生下基层活动考试,以山丹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扎根西部,坚守山丹的愿望也成了现实。
如今,和她一起来支教的8名同学都找到了更好的岗位,离开了甘肃,但是,周晓芳并不感到孤独,她说:“现在我不仅是一个志愿者,更是一个山丹人!”一句话道出了她对这片土地和教育事业的深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朝霞 通讯员 吴彤“政府不仅给咱教技术,还派专家上门服务,有了技术培训这把‘金钥匙\’,不愁致富的大门打不开啊。”...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