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机制创新凸显“能人效应”
秋日的大马营乡花寨子村集贸市场一角。能人进村班子后,在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推动农村“四化”(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葛勤
“新农村试点在山丹”系列报道之二
张学明葛勤
山丹县位奇镇二十里堡村能人邸多民自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支部一班人励精图治,为村民建起6幢住宅楼,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建立“四室一站一中心”便民服务体系,依托地处城郊的优势开展资源和土地招商,办起石料加工和水泥预制企业,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党建工作新模式,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形成了支部带协会、协会促产业、产业联农户、党群共富新机制。
如今在山丹,像邸多民这样的能人型村干部已占村干部总数的75%,并有197名能人进入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这一创新举措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10项优秀党建特色工作之一。
“五式联动” 广辟渠道选能人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选好配强村班子,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村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农村党建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
山丹县通过注重汇集储备、加强教育培养、创新选任方式、完善保障措施、建立推优机制“五式联动”,在选人视野上聚焦能人,从用人导向上激励能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能人,从考核体系上凸显能人,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上下功夫,先后有一大批创业有能力、管理有经验、带富有实力的能人进入了村班子。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把汇集储备能人作为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的首要任务,健全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网。组织实施以“能人→党员→村干部→党组织书记”为主要内容的递进式培养工程,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三先三再”培育模式,采取政治理论武装、实用技术培训、政策资金扶持、产业协会培育和实践操作锻炼等措施,着力选拔能人型村干部,不断提高能人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水平。实行“职务工资+绩效工资”结构报酬制,为360名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654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贴。县上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近500多万元,扶持能人型村干部带头建立合作组织,领办经济实体,积极争当“项目书记”“产业主任”。
机制的创新使基础村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经济上有甜头。目前,全县58名优秀村干部获得县级以上奖励,320名能人型村干部担任了各级“两代表一委员”,8名成绩突出的优秀村支部书记选拔为乡镇党委委员,4名能人型村干部被考试录用为公务员。
“五种角色” 创先争优炼能人
能人担任村干部后,充分发挥具有开阔眼界、有创新、实力强的特点,积极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按照“干事创业的带头人、发展经济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热心人、时代思维的开拓人和公道正派的清白人”五种角色要求,使全县能人治村、富村、强村的势头更加强劲。
全省返乡创业带头人、陈户乡东门村党支部书记徐逢林采取个人垫支、房产抵押、民间借贷等多种方式,先后垫付680多万元,组建了山丹县翔宇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了12栋农民住宅楼,牵头创办占地5000亩的农民创业园,办起了村办砖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五种角色”的定位,促使能人型村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创先争优,为群众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他们凭着先富的本领、致富的能力、共富的觉悟,因地制宜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用个人的创业成就、创业技艺和创业思维,引领乡亲脱贫致富,把能人的示范效应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五大效应” 激发活力用能人
“能人进班子”工程,找准了拉动村级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目前,山丹县广大农村已逐步构建起能人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群体带动产业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格局。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能人型村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260多个,盘活资产近1亿元,垫资过千万元用于乡村道路建设,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达3800万元。能人型村干部引领创业的增收龙头效应、反哺互动效应、集聚扩张效应、形象提升效应和精神传承效应凸显。
新闻推荐
本报山丹讯(通讯员孙晓华)山丹县通过“政策支撑引、表彰奖励促、培养选拔推、典型示范带”等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共为1901名农村实用人才及农村文化人...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