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丹能人带动拓富路

张掖日报 2012-09-13 14:03 大字

本报记者葛勤

12栋村民住宅楼构成新的社区化居住模式,占地5000多亩的农民创业园内特色种养一派生机,村级集贸市场交易红火……经过近4年努力,山丹县陈户乡东门村已大踏步走上“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东门村的变化,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山丹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和丰硕成果。从2009年开始,山丹县成为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之一,这不仅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手,而且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基础、建平台,让能人施展才华

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县的山丹,能人众多是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优势。据统计,该县县域外拥有过亿、过千万、过百万资产的能人分别达5户、60多户和800多户,这一群体不仅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强烈愿望。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挖掘能人、扶持能人、引进能人、培育能人作为推进省列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相继出台实施能人带动全民创业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以此激活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充分发挥能人作用,带动全民创业,该县精心搭建“1369”全民创业平台,政府协调配套水、电、路、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在连霍高速公路和国道312线之间规划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的能人创业长廊,建设3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扶持6户龙头企业,扶持发展9个乡镇农民创业园,把项目、土地等政策扶持措施打包成捆,向示范园区和农民创业园区倾斜,吸引县内外能人和农民投资创业,打造能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平台、实践平台、试验示范平台和创业平台,引导农业经济向设施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给待遇、给政策,让能人有为有位

该县县委书记赵学忠说:“我们不仅要挖掘、扶持、培育能人,更要相信能人,给待遇、给地位、给荣誉,鼓励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带领农民创业中担当重任。”

通过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目前全县317名村干部中能人型干部达75%。扶持能人型村干部领办经济实体,带头建立以“党组织+专业协会”、“能人+示范园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70多个。建立健全村干部学习培训、工资增长、社会保障等配套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大家纷纷争当“项目书记”、“产业主任”,能人治村、富村、强村呈现强大活力。

在政策层面上,该县相继出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一整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模式和管理机制,以18个示范村为重点,4年整合95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暖棚规模养殖等设施农业。积极争取实施妇女小额创业贷款项目,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7亿元,同时成立5家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1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融资支持。

从2010年开始,县上重奖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能人,清泉镇西街村农民周济民一次性获得10万元奖金。老周高兴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带领群众致富的舞台。”

在平台搭建、政策助推、环境营造等举措的有力推动下,能人带动显现巨大活力,“启用一个能人,聚集一批资金,汇集一批技术,凝聚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全县以双孢菇、红地球葡萄和精细蔬菜为主的高效节水设施农业面积达4283亩;建成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39个,羊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只以上;全县订单农业面积达3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31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19.5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劳务输转规模稳定在6万人左右,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新闻推荐

东乐乡 特色产业成亮点

山丹讯近年来,山丹县东乐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特色产业开发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实现乡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至目前,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近700元。 今年,该乡...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