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码“1369” ——山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启示

张掖日报 2012-05-22 15:13 大字

[摘要]——山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启示

本报记者葛勤

聂成才是山丹县大马营乡马营村人,多年从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积累了创业经验和资金。近年来,在山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369”全民创业工程扶持下,他带头入驻乡农民创业园,建起双孢菇大棚46座,带动全乡双孢菇产业迅速崛起。聂成才是该县许多有项目、有技术、有资金农民能人的缩影。如今,“1369”全民创业平台为这些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士搭建了凤还巢的“栖息地”和吸纳乡土人才的“蓄水池”。

山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369”全民创业工程是在全市大力培育生态经济、现代绿洲农业的大背景下,把严重干旱缺水的劣势转化为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用工业手段提升农业的思路。“1369”:“1”是在县境北部走廊川区规划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的能人创业长廊,依次布局商贸流通区、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型工业园区和生态保障四个功能区。“3”是建好万亩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三个能人创业示范基地。“6”是先行扶持建强六个规模以上企业,培育更多的全民创业示范龙头企业。“9”是扶持建设九个乡镇农民创业园。

近年来,该县依托能人资源和正在实施的省级新农村试点项目,通过搭建“能人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创业园”示范平台,把项目、土地、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扶持措施打包成捆,向基地和园区倾斜,吸引县内外能人和农民投资创业,带动走出一条节水、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之路,打造河西节水设施农业重点县,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能人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创业园的创办过程中,该县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的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强化服务、规范管理,采取企业创办、能人领办、镇村联办等方式搭建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全力构建山丹民营创业载体。制定出台推动能人带动、设施农业发展、扶持设施农业和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坚持通过项目支撑基础设施,部门配合园区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力保水、电、路、讯全部覆盖到位,基本形成框架清晰、配套完善、标准较高的园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指导员蹲点服务,手把手地教农民掌握技能。积极争取和依托妇女小额贷款等项目,解决农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特色产业形成、创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注入巨大活力。

3个示范基地快速建设,农字号龙头企业和9个农民创业园全部挂牌;以设施葡萄、双孢菇和规模养殖业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迅速……“1369”全民创业工程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在优惠政策吸引下,吸引110多位能人返乡创业、就地创业。投资2000万元,创办农民创业园9个,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以设施葡萄、双孢菇和规模养殖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向3个示范基地和9个农民创业园迅速聚集,全县以温室高效栽培为主的设施种植业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带动规模化设施养殖量占畜禽养殖总量的54%,成为地方经济特别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的良好态势。能人创业示范园、农民创业园和龙头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创业园体系。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高原夏菜等旱作有机高效农业和制种田面积达30万亩。农民创业行动迅速推动农业向节水、高效、规模化、高就业的方向发展,不但带动一批能人创业,更带动吸纳了一大批农民就地就近务工就业,成为亦工亦农、收入丰厚的“两栖”农民。

新闻推荐

十里堡村农民收入节节高

本报记者利江曙光葛勤 “我们村现在最大的特色,是九成农民都兼职了。”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支书李积光一脸自豪地说,村里700多个劳动力,近90%成为两栖型农民。200多人在周边工厂上班,大都成长为一...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