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迎春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今年32岁的蒲迎春是甘州区沙井镇东五村村民,二十多岁时他也有一个到大城市打拼的“致富梦”,然而在2014年,他返乡当起了农民,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找到了“致富密码”。
突遭变故 “梦想”回归现实
“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人辛苦不说,经济效益也不高,恐怕连孩子都养不起”“土里能刨出金子?靠那几亩地,农民只能是吃苦受穷的命。”这是蒲迎春那一代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不甘心在农村和土地打一辈子交道。为此,他几度离开乡村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辛苦干活倒也能落万把块钱。
2014年,一场意外车祸造成蒲迎春父亲肢体残疾,后又被确诊为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稳定病情,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母亲常年患腰椎间盘突出,一直靠吃药维持,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五口,人多地少,大部分收入还要看病吃药。眼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饱受病痛折磨的双亲和忙里忙外的妻子,在外务工的蒲迎春下定决心回到了村里。
2015年,蒲迎春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贫困户,全家人的心情都很沉重,特别是对蒲迎春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走在路上都担心别人指指点点。
不等不靠 学会土里刨“金”
幸运的是,政府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不仅关心贫困群众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也十分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从讲解评选标准到落实扶贫政策,从分析致贫原因到制定脱贫计划,都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帮扶措施,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
2014年,蒲迎春先是借着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建起了新房。2015年和2016年,政府又向蒲迎春家投放了14只羊和1头能繁母牛,陆续提供补助资金扶持他们发展养殖。平均每年都能存栏牛6头、羊40只。每年光是卖小羊羔就能收入一万多元。他家也于2016年年底顺利脱贫。
尝到了“甜头”的蒲迎春琢磨:如何巩固脱贫效果,找到一条长期的致富道路。他学过制种育苗、种过蔬菜、打过零工……最终,通过流转70多亩土地发展种植业,换来了十多万元的年收入,家庭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2018年,帮扶责任人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红沙窝林场场长张禧仁鼓励蒲迎春发展苗木培育,并经常前来进行指导。在他的帮助下,蒲迎春于2018年、2020年培育绿化苗木山杏、山桃及嫁接紫叶矮樱10亩,2021年初出圃山杏、山桃10000株,嫁接紫叶矮樱30000株,预估产值达70000余元。
饮水思源 脱贫不忘党恩
前些年,蒲迎春通过发展蔬菜种植收入也很可观。他觉得这种“好事”应该让村里人都能“享受”才好。因为没有经验,蔬菜种植大部分群众都不接受。蒲迎春便挨家挨户耐心给左邻右舍做思想工作,有时候坐到别人家里,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慢慢地大家转变了想法,愿意蔬菜种植。为解决技术难题,蒲迎春与村“两委”和公司积极沟通,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实地操作培训班,帮助农户学习掌握各类蔬菜种植技术,确保农户收入稳定。
在他的带动下,有20户农户种植制种蔬菜。收入高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支持他:“迎春,我们相信你,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蒲迎春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群众的信任,2016年,蒲迎春被选为东五村十六社社长,2019年6月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一次次成功探索,见证了一名新时代“新农人”的成长。现在的蒲迎春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村“两委”的工作,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与村“两委”一道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蒲迎春说:“我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孩子有一个好未来。”
如今,在东五村,一提起蒲迎春,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蒲迎春用他的执着与坚守、辛勤与汗水,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榜样。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俞树红)日前,张掖市粮油生态产业链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47亿元。该项目预计在2022...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