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无反顾不负重托 记张掖市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师朱秀玲
本报记者王晶晶
“在武汉抗‘疫’的54天,我所在病区共救治患者278名,其中重型患者132人,危重型患者24人,累计治愈出院135人。返回家乡那一天,病区的患者都出院了,任务圆满完成了。”采访中,直到说起圆满完成任务的那一刻,朱秀玲才面露欣喜,真正放松下来。她微笑着说:“我接手了病区的第一批患者,也安全送走了最后一名患者,算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吧。”
今年29岁的朱秀玲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师,从事护理工作已整整八年。援助武汉“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她也曾犹豫过……家中孩子刚满三岁,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当时的武汉人人自危,每天数以千计的新增病例,各个医院一床难求,医护人员感染严重。转念一想,只是一瞬间,朱秀玲就义无反顾地递上了“请战书”。她说,孩子还有家人照顾,家人是她最坚强的后盾。而远在武汉的患者,正是需要救治的关键时刻。“我应该去,我年轻又有感染科护理的工作经验,我必须去!”
1月27日,朱秀玲和同事们踏上抗“疫”征程。之前也曾到过武汉,从机场前往驻地的途中,朱秀玲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宽阔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那里就是战场,我们就是战士。”她说,那时才知道,我们平时厌倦的车水马龙才是繁华盛世,人山人海才是国泰民安,我以后不会再厌恶堵车了。
抵达武汉后,朱秀玲被分配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工作环境、医嘱系统、电子病历都很陌生,熟悉环境成了朱秀玲的第一项任务。1月28日晚,上班后就接管了两个病区的80多位病人,所有工作都要亲力亲为。朱秀玲说:“因为是隔离病区,我们不但要给病人做治疗,要打扫卫生、送餐、打水、喷洒消毒液、收拾垃圾,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拭身体、喂饭、更换尿不湿、清理大小便。每天给患者做心理疏导,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不只是一名护士,也是卫生员、家属、心理疏导员”。
“当时最难的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汗水打湿衣服,紧紧贴在身上,护目镜里一片雾气,什么都看不清,扎针护理都得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朱秀玲说,有一位老奶奶看我扎针时有点紧张,就对我说:“姑娘,我知道你们都是从甘肃来救武汉人民的。你放心,你说啥我听啥,知道你穿着这个衣服不方便,人也难受,你放心扎,我这皮糙肉厚的,多扎几针不碍事……”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让朱秀玲感动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并肩作战的同事、志愿者、司机、理发师……“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战场,没有一个人退却,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心怀世间大爱。”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考验,朱秀玲和同事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有两件物品是她从张掖带去武汉、又从武汉带回来的,分别是一个蔫了的苹果和小半盒巧克力。“临出发时,院领导给了我们每人一个苹果,他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在武汉的每一天;护理部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盒巧克力,我们少换一次防护服,就可以多一次救治的机会。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每次上班之前就吃几颗巧克力。”
在武汉的每一天,虽然很累但大家从未抱怨过,看到被救下的生命,一切付出都值得。她说:“在武汉的54天,是我此生最难忘的经历,以后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一切,提醒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活着,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晶晶)4月24日,市妇联举行以“呵护幼儿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为主题的中国儿童基金会捐赠美赞臣奶粉发放仪式,旨...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