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思集》赏析

张掖日报 2020-01-17 14:57 大字

林茂森

2020年新年伊始,陇原大地惠风拂面,老天喜降新年首场雪,嚄瑞雪兆丰年!瑞雪带来了祥瑞,带来了希冀,也带来了开堂先生的理论文集《存思集》。

和捧读他的散文随笔《指间集》一样的心情,我迫不及待打开散发着浓郁墨香的集子,满怀景仰统卷浏览又诸篇仔细阅读,该卷为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的结集,筛选了先生多年来刊发的32篇文章,纂修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属于学术论文,中编为工作实践与思考,下编是对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的阐述。文集的出版有益于一些学术成果、理论思考的普及,同时对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仅以开卷两篇《秦汉时期河西走廊农业发展》和《古代河西走廊的商贸与“互市”》为例,历数先秦时期,河西走廊千余公里狭长地带,受祁连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的滋润,且地势开阔平坦,自然环境优越,冬温夏凉气候条件适宜,水草丰美宜于孳养畜牧,因此长期成为月氏、乌孙、羌、匈奴等族的天然牧场,这里养马众多,号称“控弦十万”,马力一方面成为战争的工具,另一方面为运输提供保障。马背民族早在丝路“凿控”前两三千年,就开通了连接欧亚的草原之路,用富集的马匹、牛羊、皮毛,与西域乃至欧洲的精美饰品、玉石、胡瓜、胡桃等,进行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和跨国贸易,以获取日常生活用品和贵族阶层喜爱的奢侈品。在这条只有马背民族才行进的草原之路上,各民族长期往来交流交融,也使草原文明不断传播开来。

到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河西大捷”,匈奴败退漠北,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武帝设“西域四郡”。为巩固西北边陲,保障丝路畅通,汉朝“移民实边”推行“军屯”“民屯”,使河西移民、边军、募丁、流犯、商旅充塞六十万余,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带来了商品贸易,也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大规模的屯田开发,使河西有史以来的牧业经济,快速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河西居中四向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地域优势,丰裕的物质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中原与西域连结的纽带和丝绸运输的天然通道,各国商人来河西与中国“互市”,出现了“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热闹景象。无数商贾使团在河西集结休整,或打尖歇脚消解路途疲惫,或贸易采购补充行程给养,从而使河西成为古丝绸路上的商贾重镇,也成为国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隋唐时期,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在焉支山下召开“万国博览盛会”,政府推动文化促动商贾联动,使隋朝商贸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西夏政权建立后,中原与西域贸易的丝绸之路被阻断;明清时期随着水上丝绸之路开通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河西经济逐渐走向衰落,商贸大通道的作用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上无数史料作为依据,历史史实充分详尽,历史事件环环相扣,有力地论述了古代河西走廊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巩固中原王朝政权,发展商贸经济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论述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对中原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明清河西经济衰落与丝绸之路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因素。

从论证过程不难看出,作者深邃的史学功底,唯物史观的哲学思想,严密的逻辑推理,对河西走廊在秦汉时期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的论述,具有独到见解和正确结论。为指导河西史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定能够起到凿古鉴今,资政药言的作用。

再比如收卷两篇《宜居宜游是理想城市重构时代的完美选择》《长三角地区创业创新的理念与经验启示》,历数张掖发展宜居宜游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实践意义,以长三角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张掖促进区域性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借鉴,从而唤醒每一个市民热爱城市共驻共建的良知,实现未来城市的美好梦想,开创未来城市的崭新时代。

该两篇的论述论据充分,必要条件分析精当,层层递进说理透彻,折射出作者视河西为第二故乡,谋划、建设、发展河西的责任心、事业心、爱民情的大爱胸怀,是新世纪新时代,一代青年实现“一带一路”富强梦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村干部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被约谈

本报讯(记者顾新元)近日,甘州区明永镇夹河村委会村干部王某某、穆某某、吕某某拒不配合法院执行的行为被该镇党委、政府分别...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