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乐:废旧农膜是这样消失的

甘肃经济日报 2017-12-12 09:48 大字

本报通讯员焦德宏 段海月

冬天的民乐县,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村庄河道,再也见不到往年“北风吹,老鸹叫,废旧塑料上树梢”的现象,困扰当地多年的废旧地膜和塑料制品污染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民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以奖代补为杠杆 撬动环境保护工作

在甘肃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辆辆装满了废旧地膜的农用车排队上交废旧地膜,公司员工过磅、登记,忙得不可开交。成堆的废旧地膜堆满了生产区,等待着人工分拣。

“以前庄稼收完后就啥也不管了,地膜没办法处理,就想方设法找地方掩埋、焚烧,经常和镇上的干部打游击战。今年县上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给企业每上交五公斤废旧地膜,明年开春就可以到镇上兑换一公斤新地膜。为此村民只要在家闲着的,都上地里捡拾地膜。自家的拾干净了还要到其他村子里去捡拾。”李寨村李兴会高兴地说。

据大业节水公司经理韩忠贤介绍,往年该公司临时招聘农民工到地里捡拾废旧地膜,但一年也回收不了100吨地膜。因为缺少原料,每年工厂加工不了几天就得停工。今年因为以奖代补项目的实施,老百姓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很高,有的人每天拾地膜就能挣160元左右,比打临工的收入高多了。今年公司回收废旧农膜已经达到了1300多吨,预计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能达到3000吨。有了充足的原料保证,企业盈利也有了保证。

民乐县农技站站长段志山说,今年民乐县共争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956万元,主要用于废旧农膜回收补助、标准化回收站建设等。民乐县采取“乡镇组织、群众参与、网点回收、集中拉运”的方式,积极推行“五公斤废旧农膜兑换一公斤新农膜”和企业回收一公斤废旧农膜补贴一块钱的“以奖代补”政策,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撬动环境保护。

谁使用谁清理 实现废旧地膜零污染

为实现废旧地膜零污染目标,民乐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清理”的原则,土地流转户在合同签订之初按照每亩地40元至60元的标准向镇政府上缴废旧地膜清理押金,污染物清理完毕后,经镇政府验收合格返还押金。验收不合格的,镇政府雇用农民工再次清理,清理费用从押金中扣除。

民乐县有耕地100.79万亩,如何保证废旧农膜得到全面清理?据介绍,该县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划分为三个区域,由财政项目支持的民乐县瑞丰塑料薄膜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民乐县天新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分片回收,保证每家企业都能吃得下,吃得饱。在可预见的盈利面前,企业的干劲很足。据瑞丰塑业总经理介绍,该公司现已形成集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模式,年回收加工废旧农膜、废旧塑料瓶、废旧塑料、废旧滴灌带等再生资源达万余吨。

在这三大企业带动下,民乐县城乡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5%以上。现如今,民乐县废旧农膜加工企业需要克服的难题不再是解决生产原料的初级问题,而是面对全国市场“塑料颗粒企业少、需求塑料颗粒企业多”的现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为此,民乐县这三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了科研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大量废旧塑料制品得到清理的同时,民乐县还颁布了“限塑令”,加强对居民使用环保包装袋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全面回收城乡再生资源的更大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民乐加强城区烟花爆竹燃放公共安全管理

民乐讯(记者王鹏)为改善大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营造安静祥和生产生活环境,民乐县制定出台《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城区烟花爆竹燃放公共安全管理。《办法》规定,除春节期间单位、居...

民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