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服务群众便捷出行——访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王权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1-24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刘静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紧抓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努力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初步建立了更加完善、便捷、通畅、安全的农村道路运输体系,并累计新建县级客运站20个、乡镇汽车站236个、建制村停靠站5467个,通客车建制村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

近日,本报记者就农村道路运输发展和农村客运发展情况、农村客运发展的利好政策、当前农村客运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等采访了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王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甘肃省农村道路运输发展和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王权:“十二五”是甘肃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服务农村”为目标,统筹谋划抓全局,立足重点求突破,努力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以打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对外交流通道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初步建立了更加完善、便捷、通畅、安全的农村道路运输体系。至2015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100%的乡镇以沥青路或水泥路贯通,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比重达到78%,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农村客运站点达到11402个,其中等级客运站726个,覆盖97%的乡镇、88.5%的建制村和一批农村旅游景点,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成网互通;农村客运班线达到3349条,农村客车达到11918辆,全省99.84%的乡镇和88.9%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预计到2016年底,全省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比重将达到95%,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有望达到100%和90%以上。

记者: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农村客运中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王权:近年来,甘肃省把加快农村道路运输发展作为全省扶贫工作的先行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建设先行,完善网络。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走上水泥路、坐上客运车”的迫切愿望,按照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和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总体安排,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适时启动了交通率先行动。从2013年开始,全省加速推进乡镇通畅工程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每年建成的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四年累计新建沥青(水泥)路近5万公里,农村公路网络初步成型,并逐步与干线公路网络相连。与此同时,按照“建运并举、协调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城乡道路客运枢纽全覆盖工程,将县级汽车站、乡村客运站点等农村道路运输设施与农村公路项目同安排、同建设,累计新建县级客运站20个、乡镇汽车站236个、建制村停靠站5467个,有效改善了农村道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转变思路,提升服务。为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农民群众消费观念的新变化,提升农村道路运输服务能力,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按照“便捷性、便利性、均等化”的服务要求,借助移动网络等信息化方式,积极探索“定制客运”,促进了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由“通班车”逐步向“通客车”的转变,农村群众出行服务向“定制化”发展,农村客运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全省已经新增通客车建制村244个,预计年底将达到480个。三是狠抓改革,创新模式。积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加快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村镇公交等多项试点,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了赶集公交等特色客运服务,尤其是今年在临洮县启动了城乡公交新能源试点,先期投入纯电动城乡公交26辆,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条,单车日运行13个班次,服务沿线3个乡、20个建制村。当前,全省正在全力打造“甘肃惠农公交”服务品牌,并结合甘肃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广大城镇居民到农村度假休闲增多的实际,开通了多条中心城市到乡村旅游景点的农村旅游客运专线,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记者:当前农村客运发展有哪些利好政策?

王权: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得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农村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一是在政策支持上,今年7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大改造达不到通客车条件的农村公路,鼓励公交客运企业大力发展城区到重点乡镇的农村公交线路,鼓励运输企业在乡镇区域内,试点以小型客车、小轿车为运输工具,发展农村电话“约租”小客车经营,这为做好农村客运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在资金安排上,省上在整合资金实施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硬化、“双联”进村入户道路改善、“***”交通制约工程等支农扶农项目建设的同时,省级财政将农村客运事业发展纳入公共交通支持范围,每年从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补助资金,用于农村客运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对新增和更新新能源汽车用于农村客运的,将享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这将有效解决农村客运“留不住”的问题。今年年初,省政府表彰了2015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通渭县、礼县、环县,奖励3个县各10辆共计30辆农村客运班车,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5条,通达169个建制村,解决了90多个建制村不通客车的问题,惠及沿线21万群众。三是在优化环境上,甘肃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作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国家实施集中连片扶贫以来,部省多次签订共建协议,加大政策扶持,给予资金倾斜,提供技术帮扶,为甘肃省农村运输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省委、省政府站位全局,将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破题之举和先行工程,启动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交通率先行动,要求“在2018年实现三个100%”,即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100%建成停靠站点、100%通客车。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抓总,制定工作方案,每年与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实化工作措施。省运管局建立“领导包片区、部门包市州、干部包县区”的新型联系工作制度,加强省市县三级运管部门间动态联系,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题调研,适时掌握农民群众所需所盼,并针对新需求、新变化,及时协调相关运输企业逐一研究解决。

记者:随着民航、高铁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农村客运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王权:当前,甘肃省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在全面实施“1236”扶贫攻坚交通率先行动和“6873”交通突破行动,农村道路客运保持较稳定的发展。但在民航、高铁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强烈冲击下,甘肃省传统道路客运市场正在加速向城乡区域转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乡道路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公路建设与站场设施、干线运输与农村运输、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等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全省还有1784个建制村没有开通客车,还需要深入研究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政策、思路与环境,进一步解决农村客运“如何通”的问题;部分地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部分道路通行条件差,安保设施不齐全,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农村客运“开不通”的问题;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过度分散,经营者负担重、效益差、抗风险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部分已开通的农村客运车辆逐步退出运输市场,今后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客运“留不住”的问题;农用车非法营运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农村客运发展的责任体系,狠下功夫解决农村客运“管不住”的问题。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权:为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助力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实际和交通运输部年初安排的实现通客车率不断提高的贴近民生实事,甘肃省道路运输行业提出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明确了农村客运“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发展原则,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农村客运“一个核心、三项措施、四个保障”的总体思路。

“一个核心”:牢牢围绕“三农”工作核心,服务好国家农业政策、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好农民日常生活。

“三项措施”:一是试点引领,促进城乡交通均等化发展。紧抓省委、省政府年初奖励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农村客运车辆的机遇,将率先在庆阳市环县、定西市通渭县、陇南市礼县和定西市临洮县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试点,全力打造“甘肃惠农”运输品牌。同时,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县区作为试点储备,计划在兰州市城关区、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平凉市崆峒区、临夏州临夏市、甘南州合作市、张掖市民乐县7个市县先期开展前期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总结试点经验,努力形成全省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发展格局。二是分步推进,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依托县(区)现有的公共交通网络,延伸公交线路,不断推进城市公交向周边20公里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辐射。紧紧依托乡乡通普通国省道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在农村旅游景区、交通交会区、产业园区等经济重镇率先开展农村客运班线公交改造。稳步跟进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全力解决不通客车建制村通达问题,力争到2018年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车。三是创新驱动,增强农村客运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正在建设的甘肃交通运输公众服务平台功能,整合相关数据资源,不断提升电话“约租”、网络约车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比重。以全省联网售票平台为核心,促进网络售票向农村覆盖延伸,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互联网+交通运输”带来的便捷服务。探索开展交通一卡通在城乡地区的互联互通,强化行业引导,积极调动地方积极性,将城乡公交、城乡客运等逐步纳入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

“四个保障”:一是政策保障。积极落实省上已经出台的有关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学习,分解细化现有政策相关内容,出台配套措施办法。深入开展“1+17”***战略,加快简政放权,做好“放、管、服”,按照“多予、少取”的思路,用好用足倾斜政策,不断放活农村道路客运管理政策,积极探索“冷热线”搭配、分片区运行等多种模式,选择适合农村客运的车型,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引导运力向农村投放,积极培育农村道路客运市场。二是资金保障。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骨干龙头企业向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强化农村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引导工作,加大新能源车辆投放力度,努力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100%的建制村有停靠站、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三是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机制,切实发挥省上即将批复在乡镇成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作用,全面推进“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县区、乡镇政府承担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逐步为农村客运车辆配备手持安全检查仪等安保设施,着力解决车站源头和中途乘车的安全管理问题,积极引导道路客运实名制、动态监控平台在农村客运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协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完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加强从业人员资格考评、安全教育培训、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积极推广适合农村交通条件的经济适用车型。四是服务保障。加强农村客运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村道路客运服务和诚信考核标准,注重合理发展城乡公交,妥善引导处置矛盾纠纷。加强农村道路客运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贴心、周到、安全、舒适的乘车服务。

新闻推荐

支持三农发展惠及地方经济 民乐合行获“2014年度金融贡献奖”等荣誉

本报讯(通讯员王旭邦)近日,民乐合行荣获民乐县2014年度“金融贡献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集体”以及“重点纳税大户”三项殊荣,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去年,民乐合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经济发...

民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民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