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本报通讯员张鹏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新天镇太平村,常年气候干旱,基础条件、群众生活水平较差,全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70户23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15年5月,张掖市人民政府干部李兴义来到太平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他与太平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团结一心、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太平村的实际,推进***精准脱贫工作,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从挂职第一天起,李兴义就把熟悉掌握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开展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和工作队成员建立起了贫困户基本情况台账,完善了村级***方案、***作战图,并逐户制定了脱贫致富帮扶计划。
“本来以为挂职干部就是来走走过场,象征性蹲几天就走了。但李兴义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太平村党支部书记郑凌云说。
要想让贫困村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培育发展好扶贫产业至关重要。新天镇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太平村引导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出等致富产业的思路,决定利用河滩地新建双孢菇大棚100座,动员20户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共同种植双孢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担,“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李兴义和其他驻村干部的肩上。
由于食用菌种植在太平村是第一次,习惯了种植小麦、大麦、豌豆等传统作物的太平村群众不会种,李兴义这个机关干部更是“一窍不通”。为此,他专门在书店购买了食用菌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同时还经常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向技术指导老师咨询请教,每天定时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和大棚的温湿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几个月下来,李兴义从一个双孢菇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一名“土专家”。群众在种植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都习惯于让他去给看一看、支个招。
“为了种食用菌,他每天都忙得汗流浃背。为了尽快铺好通往食用菌基地的道路,他在下雨天也不休息,浑身都湿透了。”村委会主任胡曰国说。
为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李兴义动员种植户发起成立了民乐县太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多次到工商、农业等部门咨询有关政策,为专业合作社申报、协调、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村民许为海说:“李书记每天都会在食用菌棚里搞‘科研\’,大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他总能一一解决,让我们很信服。”
太平村有一个1000多亩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有利于村里发展规模养殖。但随着羊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养羊成了“赔本生意”,损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李兴义和镇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员一道,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对待羊肉价格的市场变化,为贫困户科学分析判断、树立养殖信心,鼓励大家在价格低谷阶段进行补栏养羊。通过一系列的思想动员,增强了大家建设“前宅后圈”式养殖棚圈的积极性,当年新增64户规模养殖户、修建286间养殖棚圈,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太平村基础条件薄弱,村里的文化活动非常贫乏,以前的一个文化广场也年久失修。虽然县、镇两级已对建设文化活动室、维修文化广场做了计划,但项目资金一直“捉襟见肘”。看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增加镇上和村上的负担,李兴义及时向帮扶单位求助,为村里协调解决水泥40吨、体育健身器材1套、篮球架1副。现在,村民们每天都能用新安装的体育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文化广场旧貌换新颜,开始发挥作用。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李兴义带领村里的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如今在村里,只要提起他,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新闻推荐
民乐县东寨村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尝到甜头盛夏的东寨村,天蓝水碧,一拨拨游客纷来沓至,倘徉在花的海洋,垂钓在美丽湖边,采摘在农家田庄,体验农家生活,品味农家小吃。东寨村地处民乐县民联乡童子坝河流域戈...
民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