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乐特色产业激活群众致富梦

甘肃经济日报 2015-11-20 21:18 大字

本报通讯员李选民 沈富民

近日,在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随处可见菇农们采摘蘑菇、拉运装车的劳动场面。“***工作开展以来,在帮扶单位的帮扶引领下,我村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带动、农户参与、规模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村共建成工厂化食用菌大棚22栋、钢架蔬菜大棚130座,其中有8户贫困户参与,这些食用菌和高原夏菜也将成为贫困户的主要经济来源。”马蹄村党支部书记孙殿锦说。

坚持多元取向因势利导发展特色种植

该县立足资源条件,紧盯市场需求,坚持多元取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种植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针对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低的实际,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政策,争取国家畜牧良种补贴、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药材示范园建设、蔬菜标准园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等项目资金1045多万元,种植以中药材、马铃薯、优质牧草、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农作物2.7万亩,试验推广玛咖、百合、藏柴胡、黑枸杞等新兴特色作物,贫困片区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连续3年占到总播面积的65%以上,亩均收入总体稳定在2000元以上,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了贫困村适度规模经营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和特色作物种植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同步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收、在增收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做好农特产品网上推介,进一步提升贫困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增值空间,切实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扶持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县委、县政府连续四年出台1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进行扶持引导。今年,在整合各类资金1.3亿元的基础上,对贫困村在项目资金上实行叠加扶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以食用菌大棚、果蔬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贫困片区累计建成层架式食用菌大棚1600座、工厂化食用菌车间37栋、果蔬日光温室832座,棚均收入在1.2万元以上,以工厂化栽培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沿山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支撑点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坚持全产业链打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爱味客、宏泰药业、食用菌产业园等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加工企业,引进培育涉农企业25家,建设农畜产品专业市场4个、专业合作社48个、种养大户223家、家庭农场7个,建成果蔬冷藏库1座、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积极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南古马蹄、新天太平、民联上翟寨等贫困村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农具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公

司或专业合作社经营入股分红,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收,在增收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强化政策扶持因户施策发展草畜产业

紧抓被列入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牛羊产业大县机遇,充分利用草食畜牧业贷款贴息、牛羊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利好政策,持续壮大草畜产业,贫困村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养殖暖棚3145间,贫困户户均新增1头牛或3只羊,人均增收500元左右,草畜产业正在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新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坚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南丰牦牛肉、民联羊羔肉、丰乐虫草鸡、六坝仔猪等特色畜产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项目实施,“三品一标”畜产品覆盖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适度扩大优质饲草种植规模,在南丰、丰乐、新天等沿山高海拔地区贫困村种植以燕麦、豌豆、青贮玉米为主的当年生饲草,在六坝、民联等滩大地广片区贫困村种植以高产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优质饲草,粮草畜优化耦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严格“技术人员包片驻村”工作制度,指导贫困村推广应用先进的畜牧实用技术,并通过贷款贴息、职称评聘、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领办或创办畜牧产业项目,重点培育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养殖专业合作社骨干,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

搭建服务平台因人施教发展劳务产业

以全县19个贫困村贫困家庭劳动力为重点,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开展精准培训。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食用菌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等产业基地,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序开展土地流转,解放出更多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贫困群众家庭经济收入。发挥中等职业学校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等项目,每年组织50名以上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使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劳动力至少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依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外聘人才、县内专业人才、乡土人才三支技术队伍建设,为贫困村外聘专业技术人员8名、选聘农民科技指导员19名,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4个,每个示范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户,每个示范户带动贫困户2-3户,引进适合在沿山贫困村种植的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3项,实现贫困村“一村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产一名外聘专家、一点一名农民技术员”的服务格局。依托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创业孵化园为贫困村开设网店,注册各类网店68家,58个特色单品实现网上销售,开展电商业务集中培训2期,培训200人次,扶持每个贫困村每年至少发展1户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以“大众创业”促进“万户增收”。

新闻推荐

“联”出***的强劲动力 ——民乐县以“双联”行动助推***工作纪略

本报通讯员韩秀梅民乐县新天镇太平村是该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两年来,这个祁连山脚下的小村庄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铺设了人行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路两旁还栽植了风...

民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