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乐农业结构调整调出“新天地”

张掖日报 2014-11-19 09:49 大字

本报记者王鹏

2014年,民乐县种植中药材29.3万亩、马铃薯25万亩、特色制繁种12万亩、高原夏菜10万亩,特色农业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3%;建成日光温室7254座、钢架大棚1326座、食用菌大棚2027座;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46个,发展养殖专业村47个,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18240户,牛、猪、羊、鸡饲养量达260多万头只……这是该县立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取得的喜人成就。

近年来,该县紧盯持续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连续三年出台县委1号文件,引导全县上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从结构调整入手,坚持不懈主攻“两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好“两条路子”,持之以恒打造“三农”工作示范长廊,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整体效益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两个方向”做强增收产业

为使耕地面积大的相对优势转化为促农增收的绝对优势,始终坚持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县委1号文件的导向作用和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连续三年出台1号文件,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亿多元,用于扶持引导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发展,农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和调动。今年,全县种植中药材29.3万亩、马铃薯25万亩、特色制繁种12万亩、高原夏菜10万亩,特色农业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3%,农业人口人均种植特色农作物近4亩。坚持向单位面积土地要效益,充分发挥县境内主干道路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沿国道227线、干山路、南和路、洪平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果蔬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全力推动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建成日光温室7254座、钢架大棚1326座、食用菌大棚2027座,设施农业保有量达1万座以上。

走好“两条路子”拓宽增收渠道

坚持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推进富民惠民的基础工程和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程来抓,积极引导各类耕作区特别是三类地区群众参与土地整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近三年,全县累计整理稳产、高产农田12.4万亩,配套建设田间灌溉工程500多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耕作和生产条件。高标准农田整理同时促进了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也由2012年的15.2万亩增长到了今年的37.2万亩,“基地+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快速发展,土地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流转面积的扩大,全县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实现了户均输出1个以上常年劳力的目标,土地规模经营与外出务工“两条”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收入持续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02元,同比增长13%。

延伸产业链条放大增收效应

坚持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延伸种植链条、促进种植作物过腹增值、增加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走种草养畜、草畜并进、蛋白转化、循环发展的产业经营路子,大力发展标准化小区规模养殖与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全县新建人工饲草种植基地18万亩、各类养殖小区246个,发展养殖专业村47个,规模养殖户累计达18240户,牛、猪、羊、鸡饲养量达260多万头只。坚持把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作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放大增收效应的关键,围绕中药材、马铃薯、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培育爱味客、永正药业、新金威麦芽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成马铃薯全粉、中药饮片、麦芽、浓缩果汁等农业产业化项目20多个,全县近75%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有效提高了产业整体效益,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民乐强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纪实

——民乐强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纪实

民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