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掖: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甘肃日报 2014-04-29 18:45 大字

张掖: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张学明

暮春的张掖,绿意渐浓,生机勃发。

4月18日下午,张掖市政府机关大楼视频会议室座无虚席,市领导和参会同志早早来到这里,等待省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当会议通报全省2013年市州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结果时,会场上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综合排名全省第二!29项考核指标中,张掖市获得4个全省第一、2个第二、5个第三,8项指标增速位次前移。其中,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等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教育、社会管理、食品安全、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三。

这个结果,对在场的每一位干部来说,是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和期许。

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居民收入低、产业性项目接续不足、工业“短腿”等一直是摆在张掖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如何利用政策叠加机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实现“弯道赶超”,使生态经济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是张掖每一位党员干部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说:“生态是张掖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这些年,张掖从生态保护到生态建设,从生态经济到宜居宜游,经历了一个发展方向由抽象到一般,路径选择由一般到具体,产业培育由概念到定位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张掖的生态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也使自身的生态之路越走越宽。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了特色,坚定了转型,呈现了优势\’。”

特色即优势。从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目标的提出,沿黑河两岸特色生态城市的培育,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明确,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部署,(转6版)

(接1版)到“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暑天休闲度假城、户外运动集中区”四大名片的打造,再到“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奋斗目标的提出,丝路重镇金张掖坚守着生态文明主线,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使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3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336.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1亿元,三产占比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均超过50%,一产稳固、二产提升、三产扩容的“三二一”内生增长型格局基本形成。

宜居宜游特色凸显

张掖自古环境优美,资源富集,如何把境内的冰川雪山、丹霞湿地、沙漠草原变成富集的旅游资源?张掖市按照“串点成线、集点成片”的原则,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提出建设“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目标任务,强势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宜居宜游首位产业。2013年开工建设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70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山丹马场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30个文化产业项目,积极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使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到9家,开发祁连玉等文化产品45类,宜居宜游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山西会馆、总兵府、钟鼓楼、明粮仓、福音堂医院旧址等重点文物修缮,丹霞景区景观大道、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积极筹办中国·张掖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露营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不断提升张掖对外影响力。

更为可喜的是,2013年,随着全国资源再生型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张掖推进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后劲强力释放,全市旅游综合收入、接待人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全省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之一,2013年以来,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张掖市出台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提出“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的目标任务。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张掖市玉米制种、畜禽养殖、高原夏菜等优势主导产业,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提升,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302万亩。粮食主产区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肉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定公示。甘州区进入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行列。民乐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县。东银肉牛、沅博肉羊肉牛、爱福食用菌、三维豆制品等大中型龙头企业相继开工,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3.8万吨。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使现代农业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辐射带动力明显提高。

生态工业破题发力

围绕破解工业“短腿”难题,2013年,张掖市制定出台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施意见》,抢抓张掖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确定“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奋斗目标,修编完成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目前,“两个园区”新入驻企业47户,已完成投资23.9亿元。2013年,全市开工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29项,完成工业增加值88.5亿元。正泰100兆瓦及黑河水电10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山泥集团2500吨熟料生产线、宏鑫30万吨铁锰精选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利用兰洽会等重要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出击,精准招商,使全市招商引资签约资金超过1000亿元,到位资金实现翻番。目前,11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张掖,“招商发展、合作共赢”的氛围进一步浓厚,特色鲜明的“生态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保障民生全力以赴

今年春节前夕,张掖市14万城乡低保对象和7735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收到市委、市政府送出的100元“红包”。

每个人只有100元,但全市却支出1486万元。

张掖市市长黄泽元说:“民生是政府的‘责任田\’,保住民生底线,提升‘惠民指数\’,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以来,张掖市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77.6亿元,超过公共财政预算的80%。全市压缩“三公”经费317万元,同比下降11%,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实施社会事业项目126项,完成投资14.3亿元。省里确定的9项23件实事和本市确定的11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

同时,结合双联行动,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掖市提出“率先整体脱贫”目标,出台“换穷貌、挪穷窝、拔穷根”各项惠民政策,将甘州、肃南、山丹、民乐、高台5县(区)纳入“插花型”贫困片带,形成政府、社会、民间力量扶贫合力,“造血”与“输血”齐头并进,将各类扶贫规划对接到村、帮扶计划衔接入户,使年内全市贫困人口减少2.64万人。

综合排名的位次前移坚定了张掖干部群众发展生态经济的信心和决心,给了张掖全力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强劲动力,但转型爬坡、跨越突破、加快发展仍是张掖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今后的发展,黄泽元信心满怀:“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首位,促进度,保增长;坚持把上项目、抓投资、保增长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和全市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把产业培育作为着力点,调结构、增效益,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着力弥补工业短板,加快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循环化改造,把招商引资作为投资主渠道,招大商、招好商;把深化改革作为驱动力,敢担当、有突破,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改善民生,提振信心,争先进位,加快‘丝路明珠金张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

新闻推荐

民乐县城北新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民乐县城北新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民乐县城北新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今年,该县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按照生态宜居的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打造高原生态城市。本报记者张子恒...

民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